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我们在给病人做步行训练时,常常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说足内翻,髋外旋,足下垂,姿势控制差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不处理好,就会导致一系列错误的步行运动模式。

特别是脑卒中患者,他们常常因为足部状态异常而被迫选择踝足矫形器来矫正足的异常控制。但是在早期康复时,我们的治疗师的治疗手段却比较局限,一般都是采取单一的手法为主。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在训练患者站立、准备步行、辅助步行时如何使足踝部控制在一个既自由又有控制的状态当中?我们是选择多人协助、还是选择大型仪器设备来辅助呢?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康复治疗是费力也不讨好的,现代康复强调的是如何轻松且有效促进步行能力才是我们需要去探寻的,那如何解决步行问题的关键呢?其实促进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营养应该是各种有效的感觉输入。只有感觉功能好了,姿势控制才能改善、呼吸模式才能协调,感觉姿势和呼吸也就形成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那么GCT绳带疗法就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感觉输入,绳带疗法给患者一个继续不断恢复的机会,因为弹性的绳带可以解放患者的足部运动,又能在动态步行中控制踝足的异常,促进了足底良好的感觉输入!而且训练起来轻巧有效,轻便的绳带能够巧妙的协助治疗师的手,也可以取代部分手的过多帮助,不仅早期促进患者的体感觉输入,还可以进行后期异常姿势矫正治疗,帮助提升肌力,并促进步行CPG的技术。

CGT整体控制-绳带疗法

那我们如何去理解GCT绳带疗法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应用绳带疗法后的解读,还请大家多多指教、互相交流。

其实我跟大家一样,一开始都不清楚什么是CGT整体控制-绳带疗法,当我第一次听闻顾老师的“绳带疗法”时,脑海里想象绳带疗法应该只是用带子简单的绑住患者肢体关节纠正异常姿势仅此而已。

其实不然,绳带疗法很有内涵,其中结合了中西医理论,并将Bobath与筋膜链、中医相关理论、人体发育学等等相结合,综合研发出GCT整体-绳带手法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神经康复技术。所以说很多治疗师只要听过顾老师的GCT培训课程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绳带疗法它不仅仅局限于体表,这里面包含了“GCT整体控制”的一套理论基础,没学过“GCT整体控制”的是弄不清楚“绳带疗法”的。就像我刚毕业给病人做康复时,经常给病人只会拼命的练肌力,练关节和活动度,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现在多了CGT绳带疗法理论基础,通过绑-调-强化等手段,就能很快改善患者步态,而且对于一些疑难顽症的患者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什么是绳带?

说了那么多,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绳带,国外在年法国国庆阅兵就展示了一种战术外骨骼外套,其中就采用了绳带的巧妙搭配。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也能随处可见各种绳带的身影,如现在很火的瑜伽所用的赛瑞班阻力带、还有我们PT中所用的SET悬吊绳索,还有健身房中TRX体能训练的绳索等。当然了在平时我们看到高空作业的工人身上捆绑着救生绳索,还有我们的青少年所佩戴的背背佳等等,这些均包含了绳带的元素,可以说是大千世界绳带元素无所不在。

康复训练所使用的绳带款式

绳带款式很多,有功能性肌力训练带、步行功能矫正带、下肢整体控制矫正带、屈肘型肩关节半脱位弹力治疗吊带等等!治疗对象主要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的的功能障碍设计的缠绕和穿戴方法作用于患者肢体以促进患者肢体与步行功能的新技术!

绳带在步行姿势控制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

绳带既可以作为我们平时给患者治疗时的训练手段又可以起到姿势纠正的作用。通过绳带应用使绝大部分患者都处在一个正常的步行运动模式中来。那么绳带在步行姿势控制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

集中概括为五点,一、功能肌力提升;二、感觉促进整合;三、姿势控制矫正;四、身体图示促进;五、步行CPG促进。

GCT绳带疗法在治疗中均充分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的理念融合,比如说绳带的某些绑法,如单根双侧后拉法、前拉法、前后组合拉法。

在中医方面,通过绳带的压力点在患者的肩井、天枢、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产生穴位效应,从“穴感经传”把腧穴效应放大,把体姿中正自然且协调有序的感觉传导到患者肩、胸、腰、髋、膝、足,让患者无论是站立、还是步行都能通过“感在局部(腧穴局部特异性),传至远方(经络系统循行分布)”而发挥其放大效应。

在西医方面,通过绳带的捆绑把力线贯彻到筋膜链当中,它像网络一样分布在全身并为身体提供很大的抗重力伸直能力,绳带连接着人体的前表链、后表链、体侧链、螺旋链等,下起自足底,上至肩胛骨,通过核心肌群,让绳带步行训练成为一个连续的筋膜协同网络,把筋膜、肌肉、韧带及其相关软组织按照特定的层次和方向相连起来,更有利于患者腹式呼吸的形成、腹压的建立,使患者姿势控制且有很大的抗重力伸直能力。

GCT绳带疗法综合了中西医理念,反复贯彻正确的步行CPG与正确的感觉输入,让患者步行在促进核心稳定的同时,也不断的改善患者的身体图式。

在康复中临床治疗推理与临床推理不同,医生是为了诊断,治疗师评定和治疗的metacognitive(这样是否可以,是否有更好的方向),不断的反思回顾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患者的问题。因为脑卒中患者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步行,作为治疗师,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问题的关键,正如GCT整体控制技术所强调的,步行的关键应该是更直更对称,而非对称性的步行模式主要是脑在初级运动区的半球间抑制导致强化健侧并弱化患侧运动,当患者不能实现步行运动时,为了代偿功能障碍及功能停滞所带来的不足,大脑皮层的参与会增加,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皮质代偿,所以临床上常见很多迈步画圈、膝过伸、膝塌陷、足下垂內翻等病理异常步态。

而GCT绳带疗法却非常强调前庭与小脑的功能,小脑位于颅后窝,脑干背后。小脑不指挥运动却管理着运动,小脑主要是接收无意识的本体感觉、协调我们的张力与平衡能力。所以我们不希望患者皮质代偿,想的太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随意运动,所以常出现姿势控制问题。绳带就是抑制这些意识性的皮质代偿,对较弱无力或亢进紧张的肌群提供支持与稳定性框架,治疗思路放在小脑与前庭管理,以正确的姿态以及身体图式对这种感觉的传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姿势和姿势方向性和稳定性,维持身体各环节的对线能力。

就如绳带当中的单根单侧跨肩前拉法,通过绳带在足外侧跖趾关节固定往上经过髋膝的支持,最后把力线往头颈和躯干引导,这样有利于患者更轻松的屈髋屈膝迈步,不需要患者想太多的步行,我们治疗师可以把更多的治疗思路往姿势控制和核心控制中去,使身体与环境相适应,并为外界的知觉和运动时创造参照框,抑制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使身体在正常的力线状态下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临床中还有很多脑卒中患者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而引起,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外侧为劣势侧,所以绝大部分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足内翻,很多足内翻患者迈出第一步就是错误的身体图示,身体重心基本落到足的外侧缘,外侧缘负重是利用踝策略控制身体稳定,此时腹肌跟臀大肌紧张,核心是减弱的,这是因为足弓的力线和重心的缺失,将导致足踝的上方抗重力伸直肌群-臀中肌缺乏支持。

当抗重力伸直能力在减弱,患者会更难进行伸髋,而这些正是病理步态的重要因素。所以GCT绳带疗法非常强调足跟的负重,抗重力伸直肌与身体图示重建。因为我们正常的迈步顺序应该是足跟负重-足外侧缘负重-足内侧缘负重。比方说我们下肢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正确的身体重心应该先落在迈出同侧下肢的足后跟,然后随着身体向前移动,身体重心转移至足外侧缘,最后重心落在足内侧缘。

GCT认为足后跟是发起抗重力伸直的部分。当肢体不稳定的远端支撑时激活,足跟支撑时主导躯干和肢体伸肌抗重力伸展,激活核心控制及快速的修正平衡。因此当足内翻患者迈出第一步时下肢整体的空间位置与位置关系错误,再继续步行则会反复的灌输定型错误的步行模式。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该重视足跟负重,特别是早期步行训练就要引导身体重心在足跟,引导患者在正常的抗重力伸直下的站立训练,而且这些应该不需要患者刻意想象去完成的,更应该是非意识性本体觉引导。

通过绳带疗法调节步行节奏,反射性的自动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足弓的姿势和双侧抗重力伸直肌的平衡,使脑卒中患者不断学习更正常的身体图示,来改善患者的左右对称性和运动控制能力,让患者的姿势更直更对称,患者的步行更快更轻松的自动矫正步态!

结语

脑梗塞后遗医院,在专业医生及康复师的指导下康复治疗,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评论区回复数字1报名参加康复锻炼小班课(小班讲解,一对一指导,老师带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fl/140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