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是由于颈椎骨折等原因引起的颈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常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导致患者工作能力、自理能力丧失,产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等。

非外伤性颈髓损伤多见于平时,常因外力作用使颈椎发生过屈或过伸的活动,引起脱位或骨折,间接造成颈髓损伤,主要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等。

外伤性颈髓损伤多见于火器伤(如子弹打伤)或锐器伤(如刀刺伤),由于椎板的阻挡,损伤常偏于一侧,多引起脊髓的半断性损伤。

临床表现

颈髓损伤常见临床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大小便障碍。患者常常因为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费劲、胸闷等表现,又因为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等表现。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通常认为肢体反射性屈曲后并不伸直为单相反射,提示为完全性损伤,反射屈曲后又回到原位为双相反射,可能为不完全损伤。

不完全性损伤时针刺肛门有感觉,或肛门指诊时肛门外括约肌有随意收缩,通常颈髓损伤后肢体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1上颈髓损伤(颈1-2)

伤势较危重,休克期过后四肢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由于呼吸肌麻痹,可迅速致命。如出现心律不齐、血压不稳等内脏功能紊乱表现,常提示延髓受累。

2中颈髓损伤(颈5-7)

为颈膨大部,表现为四肢瘫,如以颈5偏重,则隔肌明显麻痹,肱二头肌,三角肌反射减弱或消失,颈部以下感觉丧失。如以颈6为主,则三角肌功能改变多不明显。该部损伤双上肢多为迟缓性瘫。

3下颈髓(颈8一胸1)

损伤主要以下肢瘫为主,上肢主要表现为手内在肌变化。如骨间肌,蚓状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等。

4完全性损伤损伤

完全性损伤时针刺肛门无感觉,且肛门指诊时肛门外括约肌无随意收缩。

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完全丧失,两侧均等,运动功能彻底丧失,无任何肌肉收缩存在。

颈髓损伤目前尚无完全治愈方法,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针对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可使颈髓损伤患者充分发挥残留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早开展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辅助检查

临床上可通过X线显示颈椎骨折脱位的部位对颈髓损伤节段作出判断,但同时还需通过仔细检查皮肤感觉障碍、肌肉运动障碍及反射的变化来辨认交叉或重叠的分布的神经,以获得较准确的结论。

康复治疗

颈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运动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其目的在于尽快达到康复目标。

不同水平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康复目标与此有很大的不同,患者有可能恢复步行功能,能进行使用双拐步行训练,有条件时,还可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和水中步行训练。

康复治疗前要先了解脊柱稳定性,以免造成颈髓损伤加重。脊柱稳定性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通常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的时间、骨折类型、有无脱位及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好坏等多种因素。对于受伤时间短、脊柱稳定性不佳但又不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可使用脊柱外固定矫形器,如围领、背心支具等。

物理疗法

卧床期(急性不稳定期):要注意脊柱骨折部位的制动和保护,主要进行床边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加强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和床上翻身训练。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可先将患者床头逐步抬高适应。床头抬高开始角度应从15°-30°起,根据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床头的倾斜度,逐步过度到60°,直至最后90°。若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严重,可加用下肢弹力绷带、腹带以减轻下肢及腹腔血液淤积。在此基础上开始坐起训练。

离床期(轮椅期):患者可逐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轮椅转移训练、乘坐轮椅上下马路镶边石训练、轮椅与地面转移训练。

作业疗法

在卧床期,颈髓损伤患者的OT治疗内容与PT治疗内容基本相同。在轮椅期,由于患者大都不具备手的抓握功能,因此需要借助自助具完成进餐动作,并且还可用于完成刷牙、写字、敲键盘等动作,但要达到这一功能,患者至少必须具备肘关节的屈曲能力才行。

训练用的餐具如碗、盘应特殊制作,具有防滑、防洒功能。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用头控、颌控、手控或气控的环境控制系统来完成开关电灯、窗帘、看电视、打电话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5患者利用辅助具可自己进食,并可利用套索完成臀部减压动作。颈6、颈7患者经训练可独立完成进食动作。颈8患者可进行排便、更衣、穿脱裤子、入浴、做家务、外出购物等方面的训练。

运动治疗

选择颈髓损伤患者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如轮椅篮球、网球、台球、乒乓球、射箭、标枪、击剑、轮椅竟速,游泳等,既可帮助患者恢复其功能,又可使患者身心愉悦。

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体质、增加耐力,并且可以分散他们对自身残疾的注意力,从心理上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他们重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都有好处。

心理治疗

颈髓损伤患者从受伤起通常需经历休克期、否认期、焦虑抑郁期、承认适应期四个阶段。

受伤伊始,患者往往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对外伤造成的功能丧失和残疾也毫无认识,此时反应迟钝,属于心理反应休克期。之后由于患者对伤残无法理解,往往心里不能接受,不相信残疾的来临及其严重性,坚信自己能痊愈,这一阶段为否认期。

随后患者逐渐认识到残疾的不可避免,性情变得暴躁,需要发泄内心的不满和痛苦,冷静下来后,又回感到悲观失望,进而拒绝治疗,变得焦虑、抑郁,进入焦虑抑郁期。此时医护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安慰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可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焦虑抑郁期过后,患者逐步承认现实,接受伤残状态,并能比较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此为承认适应期。医护人员应了解各期的基本特点,在训练过程中主动与心理工作者互相配合,使患者尽快进入承认适应期,争取能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对颈髓损伤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如针灸可有助于不全瘫肌力的恢复、膀胱功能的改善等,中药润畅通便也有不错的效果。

康复护理

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重要作用。

1饮食护理

颈髓损伤后,消化系统受到影响,患者早期营养代谢紊乱,体内蛋白质、脂肪大量消耗,体重迅速下降,隔肌受压迫而影响呼吸,因此伤后1周内饮食应予以限制,2-3周后代谢趋于正常,宜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给予高营养,以维持机体需要量。便秘者可嘱其每日清晨空腹饮蜂蜜水,并环形按摩腹部,适当给予缓泻剂、灌肠。

2皮肤护理

颈髓损伤患者由于调节中枢紊乱,排汗功能消失,因此体温不能调节,持续高热,皮肤抵抗力下降,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浸湿。

如患者体温超过39℃,可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动作应轻柔,骨隆突处可用50%酒精按摩,并可用棉圈分量减压法垫在身体空隙外,以减少受压力量。

职业培训

对青壮年颈髓损伤患者来说,劳动就业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和权利。经过系统康复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尽量给予机会接受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培训前由专业部门组织患者进行职业能力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有的患者不用经过特殊培训即可回到原来职业岗位,有的经过培训可从事新的职业或到福利工厂就业。

无障碍改造

经过PT和OT治疗,颈髓损伤患者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生活技能,但要让患者要真正回到家庭或社会中去,还需要进行环境改造,通过对环境的适当调整,使环境能够适应患者的生活、学习或工作需要。

对颈髓损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外出时一定需要一条无障碍通道。环境改造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无障碍设施,消除环境对残疾人造成的各种障碍,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创造基本条件。

如在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房间之间平顺无障碍;厨房的位置、门的宽度必须适应轮椅的进出,灶台的高度必须调整;厕所使用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等。

本期编辑:June

本文系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白癫风 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gc/66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