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瑞巴林治疗坐骨神经痛无效!你还在用吗?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在临床十分常见,约占到末梢神经炎的40%,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临床上可能有些大夫用过普瑞巴林治疗坐骨神经痛,然而……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今天发了一篇文章,实验结果证明,普瑞巴林对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无效。 用了这么多年的药,居然没有用?晴天霹雳! 普瑞巴林是个什么药? 丁香园旗下用药助手App可以查到: 通用名称:普瑞巴林胶囊 适应症: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药物分类:神经痛用药。 药理药效: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 除了这些已经写在说明书里的内容之外,近年来,对普瑞巴林的研究也比较多。 对坐骨神经痛无效 坐骨神经痛有多种疼痛的机制,其机制非常复杂,受到一系列的病理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了解普瑞巴林对坐骨神经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澳大利亚的报告,14%的坐骨神经痛患者接受普瑞巴林治疗。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双盲实验,分为用药组(mg/d;最大mg/d;例)和安慰剂组(例)。 主要评价指标:8周和52周后比较两组下肢痛强度(0~10点),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8周后,52周后用药组和安慰剂组并没有区别(无显著性差异)。 不良反应:用药组(次)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次)。 结论:普瑞巴林在治疗坐骨神经痛过程中并未减轻疼痛或残疾的发生,反而会导致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文章认为普瑞巴林不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治疗。 国外也有很多相关文献证明,普瑞巴林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中是无效的。 你还在用这种药吗?如果不用普瑞巴林,有什么更好的药物能进行替代?(作者:李永军,来源:丁香园) 2.侧脑室扩张这6种情况预后较好 文章转载自:超声 在传统测量侧脑室的纵切面上测量到侧脑室后角宽度大于10mm即需怀疑脑室扩张,而侧脑室后角宽度大于15mm时即可诊断脑积水,故而,脑室扩张的定义广于脑积水。其实,脑积水也只是一个广义的名词而非一种疾病诊断。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积聚于脑室,导致脑室明显扩张者均可称为脑积水。引起脑室扩张的原因众多,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交通性脑积水、颅内肿瘤、Dandy-Walker综合征、全前脑、胼胝体缺失及作为一些多发畸形综合征的部分表征等。最常见的是中脑导水管狭窄和蛛网膜下腔受阻所致的交通性脑积水。 而临床较为关心的是,侧脑室增宽对胎儿的影响如何 理论上讲脑室内脑脊液积聚后对会脑实质产生压迫,从而影响脑实质发育。 笔者曾对例胎儿脑室扩张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胎儿颅脑积液高峰平均在妊娠32周;颅脑积液病例中有74%的在妊娠期间自行消退,消退在妊娠29~32周和33~36周两个时段最为集中,这些病例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而颅脑积液后角宽度大于15mm时预后不佳。 亦有文献指出大部分轻度脑室扩张的胎儿预后良好,但约有20%的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可合并有染色体异常、其他颅内外异常等问题而出现智力或发育障碍,甚至在围生期即死亡。 国内俞琤等对单纯性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表面有1/3的患儿在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主要是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异常,且这部分患儿在出生后侧脑室增宽仍未恢复正常。 综合较多文献,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脑室扩张有其发展变化的生理过程,临床咨询和判断时要动态观察,尤其注意有自行消退可能,如胎儿存在以下情况预后良好: 男性胎儿; 后角宽度≤11mm; 单侧性; 不合并前角增宽; 胎儿双顶径大于同孕龄胎儿; 首次发现时孕周已较大。 不管如何,一旦发现超声发现胎儿脑室扩张,均应建议孕妇: 进一步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及其他严重颅内外畸形; 必要时可行胎儿核磁共振帮助评估胎儿颅脑情况; 对继续妊娠的胎儿需密切随访胎儿脑室扩张程度变化,同时仔细观察颅内颅外其他异常,尽可能给予合适的评估。 (作者:超声,来源:丁香园。) 3.治疗复杂性冠突及近端尺骨骨折,这11项知识点很重要 复杂性冠突和尺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剖复位,软组织的保护和骨折脱位的恰当固定对术后早期康复、功能恢复都有着重要作用。医院的Richard等在最新一期Injury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这类损伤的最新治疗手段和一些有助于恢复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1.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术前应进行包括肘关节前后位、斜位和侧位X线片以及CT平扫和重建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以便对损伤作出充分而全面的评估。 2.尺骨近端和冠突骨折的治疗需要遵循三个关键性的原则: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肘关节稳定性、修复伸肘机制从而允许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伸屈运动。 图1经典的复杂性冠突及鹰嘴骨折 3.当复杂尺骨近端骨折同时合并肘关节脱位时,必须明确脱位的具体类型。 前脱位(即经鹰嘴脱位)的特点是复杂的肱尺关节关系破坏,而上尺桡关节完好,同时其侧副韧带损伤也少见。而后脱位时外侧副韧带损伤常见,并且必须得到恰当的处理。部分Monteggia骨折也可能存在肱尺关节关系破坏,可能与经鹰嘴骨折脱位相混淆。两者的手术治疗目标不同:Monteggia骨折需要对骨干骨折进行解剖复位,而经鹰嘴骨折脱位必须恢复肱尺关节面的平整。 4.尺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重心在于滑车切迹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 粉碎性骨折时乙状切迹中部关节软骨通常缺失,将剩下的关节面直接对合复位会造成鹰嘴-冠突间的距离变短。此时可以通过骨移植和/或骨水泥占位器支撑关节面并维持其解剖关系(图2)。 图2一例从运动中的机动车上跳下导致尺骨近端粉碎性开放性骨折的X片。术中以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占位器来维持冠突-鹰嘴间的距离。 5.后正中入路是处理这类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 术中首先需要注意恢复正常的肱尺关节关系和重建乙状切迹的正常解剖结构。除了常用的钢板外,必要时可加用克氏针或小型拉力螺钉协助重建(图3)。AO牵开器或外固定器械通常有助于复位和临时固定,从而无需进行广泛的软组织分离。 图3A,B高能损伤导致的桡骨头和近端尺骨的粉碎性骨折;C用克氏针进行肱骨-尺骨的临时固定;D,E用双钢板、小骨块螺钉和骨移植物进行最终固定,力求恢复关节解剖对线 6.单纯鹰嘴骨折常规使用张力带钢丝进行固定,但并不推荐用于复杂性尺骨近端骨折。其原因在于张力带钢丝可使严重粉碎性骨折的骨折碎块互相挤压而导致复位失败。切开复位和钢板固定术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的主流手段。 7.可供选择的钢板类型主要有:1/3管形钢板、3.5mm动力加压钢板和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研究表明动力加压钢板的预后和成功率均优于管形钢板。预塑形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能同时达到骨折块间加压和维持旋转稳定性的目的。 8.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病例除了骨折的复位固定外,也要注意关节的稳定性,可通过加用外固定器来实现,也可选择全肘关节置换(TEA)。但要注意TEA治疗骨不连或创伤后关节炎时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深部感染等并发症。 9.在抢救或需求较低的病人中,鹰嘴切除和肱三头肌前移术也可作为一种选择。但在行鹰嘴切除前必须确认肘关节剩余骨性结构、侧副韧带、骨间膜和下尺桡关节的完整性,以避免切除后发生关节不稳。 10.冠状突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关键结构,需要根据骨折块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合并其它骨性结构和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来决定治疗方案。 冠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必须根据通常同时存在的其它骨和关节囊-韧带组织的损伤情况来决定。术中需要显露并分离尺神经,并根据实际伤情选择性地进行尺神经移位。合并桡骨小头骨折者应尽量进行修复或置换。 11.对于骨质不佳或固定后仍不够稳定的案例需要术后夹板或石膏制动4周。康复治疗中强调早期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这对肘关节稳定也有很大的作用。(作者:Lamjikpaang,来源:丁香园) 4.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OR保守? 约45%的胸腰椎创伤性疾病中可能出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伴有后纵韧带复合体(posterior(osteo)ligamentous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白殿疯用什么药才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