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优势为中华民族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骨折脱位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手法整复以其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病人易接受等优势,在骨伤科诊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下面具体来介绍骨折脱位的中医手法整复——正骨八法。 医院骨伤科 李春阳主任简介 骨伤科科主任,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全国骨伤科研究学会常委、河南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伤科、手显微外科委员会委员、三门峡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三门峡市创伤、手显微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进修于北京中医院、医院骨科、医院等。师从中医骨伤科大师尚天裕教授,在三门峡市较早地将微创治疗理念引入创伤骨科领域,精于处理四肢骨折保守(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擅长多发伤、严重骨盆骨折、近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骨髓炎等临床诊疗,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创伤骨科的各类骨折,尤其是在关节周围的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肘关节周围骨折、髋关节骨折包括陈旧性骨折畸形矫正、骨不连的临床诊疗等,特别对颈、肩、腰腿痛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保守治疗,疗效独特。 手法整复的历史沿革1、唐代: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3、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4、当代:尚天裕,骨伤科专家。擅长骨科外科手术。提出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治疗骨折原则,辅以手法复位、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正骨八法——拔伸牵引正骨的手法重要步骤 作用: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操作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要领:先顺势牵引,再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 正骨八法——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操作方法:旋转手法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旋转 屈伸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 正骨八法——提按端挤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 “提、端”——上提、端起 “按、挤“——按下、挤进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肤。 正骨八法——摇摆触碰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紧密吻合。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正骨八法——夹挤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 正骨八法——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为位时。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 折顶法要领: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 利用折顶手法起到先过枉后矫正的目的。运用折顶手法时对抗牵引时间一定要足够,准备折顶时宜稍微放松牵引,使断端能够在折侧相顶,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 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正骨八法——推拿按摩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的骨折更为重要。 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复位成功后,托住颏部,维持闭口位,用四头带兜住患者下颌部,四头分别在头顶上打结,固定时间1~2周。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固定时间为2~3周。目的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使被拉松拉长的关节囊和韧带得到修复,防止再脱位。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1~3岁发病率最高,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损伤,左侧比右侧多见。 膝关节脱位 膝关节脱位由强大的直接暴力引起者居多,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内侧脱位、外侧脱位和旋转脱位;根据股骨髁及胫骨髁是完全分离还是部分分离,可分为完全脱位和部分脱位。 温馨提示骨伤科李春阳主任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 坐诊地点:门诊一楼骨伤科二诊室 咨询 医院 医院时刻守护您的健康 - 急诊- 拨打要求“医院”派车接诊 看中医、找专家、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敬请信管动态我院学生在第十二届新道杯医学百科唇炎的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