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甚至家属认为,偏瘫的康复治疗要患者疾病完全稳定后进行,因而患者在床上的一段时期里无事可做。其实不然。康复除了需要康复治疗师的技术,更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进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

中风患者往往会出现肌张力升高,表现为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如果不再发生痉挛时,肌肉和关节处于异常状态,导致肌肉关节的病理学挛缩,使其发生僵硬甚至变形,从而导致残障的发生。因此,在患者发生急性中风的早期,就要采取科学的卧位姿势以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在康复医学中称之为良肢位。

良肢位摆放应从疾病发生就应该开始,这个过程要贯穿于急性期开始,持续2-3周,直到患者可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为止,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可以明显地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的痉挛程度甚至可以跨越痉挛期进入共同运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能让患者尽早地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康复治疗所设计的仰卧位、患侧卧位与健侧卧位姿势,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也为接下来的康复训练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可以说,早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不亚于系统康复训练。而这重要的一环,除了医务人员的指导外,还需要家属的认真贯彻,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效果。

简单地说,就是患者摆放要保持“上肢肩外展,肘伸直,腕背伸,指半屈,下肢曲髋屈膝、踝背伸”的姿势,具体的肢体摆放办法是:

1、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胛骨内侧缘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置于枕头上。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在腘窝中部放一毛巾卷,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2、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前曲约有90°,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家属可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3种姿势轮换,每隔2小时左右更换1次姿势,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并重视良肢位摆放,才能为后续的系统康复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使肢体功能恢复得更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jg/29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