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拉着我,我要荡秋千”

在公园里,你可能会看到上图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对不对?有时候你会看到,像这样玩了以后孩子的表情从欢笑一瞬间变成大哭,而且还不允许爸妈碰他的手。

同样在骨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家长焦急地来到急诊科说,宝宝在床上翻身时,突然哭闹不止,右手不能活动。

母亲说,给儿子穿衣服时,孩子突然大哭起来,手也不能动,医生看看是怎么回事?

或者是,我儿子在幼儿园里被别的小朋友碰到了,起来后胳膊就伸不直了。

又或者是,我儿子手肿起来了,胳膊也不会动了。

发生了啥?这就是「玩脱了」。玩脱了?哪儿脱了?其实,所谓「玩脱了」,就是孩子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孩子发生哪些表现,要警惕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

医生告诉家长,这是小关节脱位了。医生拿着孩子的手,轻轻拉了一下,马上就好了。

该病医学名称是“桡骨小头半脱位”,俗名“牵拉肘、保姆肘、愤怒肘”,可发于3个月-5岁儿童,发病率为1.2%,孩子的手或上肢突然受到牵拉时,桡骨头会被拉离原来的位置,这时桡骨头周围的组织(如环状韧带)就会很容易「跑」进肱骨小头和桡骨头之间,当桡骨头要恢复到原位时,环状韧带不及退缩,导致桡骨头无法回到原位,这样就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

孩子发生哪些表现,要警惕发生了桡骨小头半脱位?

1、大哭因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孩子会在瞬间大哭。

2、弯曲患肢孩子会让受伤的胳膊呈半屈状态。一般不会出现肿胀。3、拒绝触碰为了缓解疼痛,孩子会尽可能不动受伤的那只手,也会拒绝其他人触碰。不肯举手及用手取物。

肩部、腕部及手指活动正常。仔细检查时可发现肘前外侧桡骨头处有压痛。由于日常生活轻微暴力即可引起发病,家长往往忽略,认为是孩子闹脾气,或者找不到原因,不知所措,或者被误诊为其它肘、肩部损伤而延误处理。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肘关节是由尺骨和桡骨的上端和肱骨的下端构成的,桡骨头被周围的滑膜和环状韧带包裹固定,防止桡骨头脱离它应该在的位置。由于儿童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因而很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尤以5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

诊断要点

幼儿不能准确表达,所受外力轻微,容易被家人忽视。对于医生,在症状不典型时,应仔细查体。肘部可有部分屈伸功能,肘三角基本正常,仅表现为手背肿胀,有些能举手,但主要是肩部运动,被动屈肘时,可有轻微阻力。症状典型者,则可直接复位;如病因、症状不典型,特别对于摔伤患儿,可拍摄上臂及前臂X线,以排除儿童易发的尺桡骨青枝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及骨病。在怀疑“牵拉肘”的患儿中,骨折发生率为6%。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

复位的方法有多种,也可以配合使用。由于手法较为简单,以免意外,医院骨科就诊

方法一:面对患儿,一手握住肘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在轻轻牵拉的同时,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旋前动作。

方法二:体位同前,在牵拉下将前臂旋后,再屈肘。

方法三:在牵拉下,将前臂旋前同时屈肘。旋前法可能优于旋后法。

复位成功的标志:手法缓慢,用心感觉轻微弹响声或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

复位成功数分钟后,孩子疼痛就会得到缓解,停止哭闹,患侧也可以做抬手、摸耳朵、举高等动

无需固定

如果在发生脱位后立即就医,那么一般来说并不需要进行固定。但是如果在脱位后数小时才就医甚至数日才就医,那么医生可能会对受伤的一侧进行固定以保证他不再受到损伤。

注意预防复发

发生过桡骨头半脱位的孩子容易复发,年龄越小,复发机会越大。但是,复发对孩子将来的发育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因为5岁以后,桡骨头和环状韧带发育好了,就不容易复发了。

怎么预防桡骨头半脱位呢?

记住避免这些危险动作,以下这些动作都有可能引发桡骨头半脱位:

1.抓住孩子的手以避免他摔倒(错误)

2.抓住孩子的手或手腕试图拉起孩子(错误)

3.抓住孩子的手,让孩子把手套进上衣的袖子里(错误)

4.拉着孩子的手或手腕来回摆动(「人肉秋千」或「人肉钟摆」)错误

5.猛拉一下孩子的胳膊,使他走得更快(错误)

简单地说,别猛拉,别狂拽,动作轻柔一点,就可以啦~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jg/30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