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考试每年运动系统都占很大的比例,小编整理了近几年的真题考点,帮助大家总结备考。 5.桡骨下端骨折 要求掌握:分型、典型体征和治疗。 明确一个概念:桡骨下端骨折——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容易骨折。 1定义: 距离桡骨下端关节面3厘米以内的骨折。 2病史 人群: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伤员; 部位: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 3分类 依据着地点不同分类:手掌着地——伸直型(Colles骨折); 手背着地——屈曲型,smith骨折 3临表 1伸直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1.银叉(餐叉)型畸形:外伤后,因远折端移向背侧,侧面可见 2.枪刺刀状畸形:正面可见。 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 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 2屈曲型:与伸直型相反,故称反Colles骨折 4病例 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受伤肿痛畸形+侧面银叉+正面枪刺 5治疗 1注意患肢远端血液循环 2手法复位,外固定3~4周即可。 肱骨髁上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依据:根据受力点不同 手掌着地——伸直型; 肘关节着地——屈曲型 手掌着地——伸直型(Colles骨折); 手背着地——屈曲型(smith骨折)。 记忆理解 上边的肱骨要伸直 上边的桡骨要伸直 伸 直 型 远折端 ——向上移位 ——向背侧,向桡侧; 近折端 ——向前向下移位 ——向掌侧,向尺侧 骨折线 ——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 合并 ——合并有三大神经一动脉 屈曲型 远折端 ——向前移位 ——向掌侧 近折端 ——向后向下移位 ——向背侧 骨折线 ——由前上斜向后下 合并 ——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 3下肢骨折:股骨颈— 1上下肢可以对比记忆。 肱骨外科颈——股骨颈 1.股骨颈骨折 1病史: 人群: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损伤,骨折不愈合和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机会较多。 部位;颈干角正常是,大于小于都异常。 2解剖 1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最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2病因:旋股内动脉的损伤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常见原因。 3分类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这一点与肱骨颈骨折相同) 一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三个位置:记忆:头下—颈部—基底;1.股骨头下骨折: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率最高。 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股骨头仅有小凹动脉很少量的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2.经股骨颈骨折:可使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损伤,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3.股骨颈基底骨折:因骨折部位对股骨头血供干扰较小,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最低。二按X线表现分类: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记忆:内收外展;1.内收骨折:内收骨折是指Pauwels角大于50°的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容易移位。 Pauwels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2.外展骨折: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的骨折,属于稳定骨折, 如果处理不当或继续扭转,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记忆:不怕外展怕内收,因为内收型骨折线越长,度数越大,越陡,Pauwels角越大越麻烦。 4临表 注意:有时伤后仍能行走,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疼痛更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常说明受伤时可能为稳定骨折,以后发展为不稳定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 1伤侧足呈45°~60°的外旋畸形,患肢缩短。 2Bryant三角、Nelaton线:检查是否有股骨颈骨折。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记忆:一个角一个线,角的底边要缩短,大转子不在线上。而在线以上。5病例:股骨颈骨折==髋部损伤+患肢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上移+Pauwels角。 6治疗 1非手术 1.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持续皮牵引6~8周。 2.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先作皮牵引——再行内固定术。2手术疗法1年龄大的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2儿童的股骨颈骨折(因而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 手术指证记忆:一老一小,合并症,不怕外展怕内收。 1)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为什么?——难以用闭合复位使其变成稳定骨折)。2)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为什么?——股骨头的血循环已严重破坏,头的坏死发生率很高,再加上病人的全身情况不允许长期卧床,必须手术!)。3)青少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通过手术尽量达到解剖复位)。4)由于早期误诊、漏诊,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愈合,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者。 2.股骨干骨折 1定义:部位:指转子下,股骨髁上的一段骨折。 2临表:大腿肿胀皮下瘀斑。 3并发症 1.损伤邻近的血管神经 2.休克:单一股骨干骨折因失血量较多, 4治疗 1.非手术疗法:(考点) 1小于3岁儿童——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2大于3岁儿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3成人——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 目前非手术疗法基本上仅适用于儿童。 注意!A.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皮肤牵引维持方法治疗。B.较小的成角畸形及2cm以内的重叠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儿童骨的再塑能力强,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代偿,至成人后可不留痕迹) 2.手术指征: 1非手术疗法失败; 2有合并症: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3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有多处骨折;切开常以股骨脊作为复位标志。 4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病理性骨折; 5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6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3.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 4成人股骨干骨折,并有足背及胫动脉搏动细弱,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 3胫骨平台骨折 重要补充!解剖知识: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有两个微凹的凹面,并有内侧或外侧半月板增强凹面,与股骨髁的相对面形成运动轨迹,并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1定义: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 2临表;部位:胫骨平台 3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保持膝关节活动。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4胫腓骨骨折 1解剖一、解剖概要(本节重点!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1.与好发部位有关:胫骨干横切面呈三棱形,在中、下1/3交界处,变成四边形。 2.与骨折类型有关:由于整个胫骨均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三棱形和四边形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3.与骨折后并发症有关极端重要1)创伤性关节炎:胫骨上端与下端关节面是相互平行的。若骨折对位对线不良,使关节面失去平行,改变了关节的受力面,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下肢缺血坏死——胫骨上1/3骨折,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引起下肢严重血循环障碍;3)骨筋膜室高压——胫骨中1/3处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 4)延迟愈合——胫骨下1/3,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干上、中1/3交界处进入骨内,在中、下1/3的骨折使营养动脉损伤,供应下1/3段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附着,由胫骨远端获得的血循环很少,因此下1/3段骨折愈合较慢,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5)损伤神经:在腓骨颈,有腓总神经由腘窝后、外侧斜向下外方,经腓骨颈进入腓骨长、短肌及小腿前方肌群,腓骨颈有移位的骨折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 记忆:上腘动脉,中骨筋膜室,中下骨不连。 二、并发症——与解剖概要密切相关。1.开放性骨折——整个胫骨均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2.创伤性关节炎——两关节面失去平行,改变了关节的受力面3.上1/3段骨折——胫后动脉损伤,引起下肢严重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4.中1/3骨折——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骨筋膜室高压,导致肌缺血坏死,后期成纤维化,将严重影响下肢功能。5.下1/3段骨折——愈合较慢,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由胫骨远端获得的血循环很少 6.腓骨颈有移位的骨折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内胫外腓:所以腓神经容易损伤。记忆:内尺外桡,决定外易损伤。故桡神经和腓神经比较容易损伤; 3治疗目的: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 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 4脊柱和骨盆骨折 (四)脊柱和骨盆 1.脊柱骨折 (1)分类(2)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 (4)急救搬运方法 (5)治疗 2.脊髓损伤 (1)脊髓损伤的分类 (2)临床表现及诊断 (3)治疗 3.骨盆骨折 (1)临床表现及诊断 (2)常见的并发症 (3)治疗 1.脊柱骨折 1分类: (一)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 前柱 稳定 2.稳定性爆破型 前柱+中柱 稳定 3.不稳定性爆破型 前柱+中柱+后柱 不稳定 4.Chance 椎体水平撕裂 不稳定 5.屈曲-牵拉型损伤 前柱因压缩力量而损伤, 中、后柱因牵拉张力而损伤 不稳定 6.脊柱骨折-脱位 前柱+中柱+后柱;车祸现场。脊椎沿横面产生移位 不稳定,极严重,脊髓损伤难免,预后差。 (二)颈椎骨折的分类(总体分为3类:屈曲——垂直——过伸) 1.屈曲型损伤:前柱压缩、后柱牵张损伤的结果。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 第一颈椎双侧性前、后弓骨折:又名Jefferson骨折CT检查最为清楚,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数量及移位情况 临表 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 2病史 部位:最常发生在脊柱稳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交界处,如胸腰段(胸11,12~腰1,2)最多见。 胸腰段脊柱(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 病因:暴力是引起胸腰段骨折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高处跌落。 4病例 脊柱骨折=严重外伤史+局部疼痛(不能动了) 5辅助 X线摄片是首选检查, 6脊髓损伤程度分类 脊髓震荡:伤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几分钟或数小时可完全恢复。 7急救搬运方法(超级热点,极端重要!而又极其简单!) 固定住胸部腰部,大腿小腿处; 8治疗 1.抢救生命——有严重多发伤者。 2.复位固定——有骨折脱位的应尽快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椎的原状。 3.手术解除脊髓压迫——有脊髓压迫者,把保证脊髓功能恢复作为首要问题。 指征:①颈、胸、腰椎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 ②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常考) ③截瘫平面不断上升;④手法复位不满意。 (五)关节脱位 1.肩关节脱位 1)临床表现与诊断2)复位方法 2.肘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 3.桡骨头半脱位 1)好发年龄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诊断3)治疗 4.髋关节脱位 1)分类及临床表现2后脱位的并发症3后脱位的治疗 最重点是什么? 各关节脱位的典型病史和症状——关键词记忆法。 最难点是什么? 髋关节脱位的分类——表格简化记忆法。 1总论 1最重点:各个关节脱位的典型病史和症状————关键词记忆法。 2最难点是:髋关节脱位分类————表格简化记忆法。 3解剖: 肩关节: 肘关节:尺骨,桡骨,肱骨构成肘关节。 髋关节:股骨头,髋臼构成;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 髋关节脱位 类型 前脱位:喙突下脱位 后脱位 向桡侧脱位多。 后脱位最常见。 特征 Dugas征(+),方肩: 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头部向患侧倾斜 关节畸形—弹性固定——肘后空虚——三角失常 暴力 手掌着地受伤 跌倒手掌着地伤 被牵拉史 强大的外伤史, 人群 5岁下的小儿 治疗 Hippcrates法(足蹬法) 三角巾悬吊 不用麻醉不固定 必须麻醉Allis法 2肩关节脱位——特殊体征和特殊复位法。二特 1定义:四种脱位以前脱位最多见,喙突下脱位是最多见的前脱位。 2病史:有跌倒时手掌撑地外伤病史,肩部出现外展外旋。 3临表1特殊姿势: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头部向患侧倾斜——肩关节脱位。 对比:健侧手托患侧肘,头部向患侧倾斜———锁骨骨折2特有体征:Dugas(杜加)征阳性,方肩: 1Dugas征(—):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肘部可以贴近胸膛,为Dugas征阴性。 2Dugas征(+):有脱位时,将患侧肘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 4辅助: X线检查:不仅能做出诊断,而且还能分型及了解有无合并骨折。 最常见的为肱骨大结节骨折。5病例:肩关节前脱位===手掌着地受伤+健侧手托付患侧肘部+Dug征(+) 6鉴别 肩脱杜加方肩,锁断沉肩斜颈 解释:外展外旋,方肩畸形,肩胛盂处有空虚感,Dugas(杜加)征阳性。 7治疗: 1复位:最常用的是手法复位为主。外固定为主。 2特殊的手法复位:俗称足蹬法。Hippcrates法。左肩脱位用左脚;右肩脱位用右脚。可以感到弹跳和响声——复位成功。 2.肘关节脱位 1病史: 1部位:后脱位最常见。2病因:有外伤史,以跌倒的手掌着地致伤最为多见 2临表: 1特有体征: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考点) 解释肘后三角:自己摸下,肱骨的内上髁,外上髁,尺骨的鹰嘴,当上臂屈曲90时,呈等腰三角,伸直时在一条线上。 2临表:关节畸形——弹性固定——肘后空虚——三角失常 3病例:跌倒手掌着地+肘后空虚+肘后三角失常==肘关节脱位 4治疗:以长臂石膏固定于屈肘90°位,再用三角巾悬吊2~3周。 3.桡骨头半脱位 1特殊:人群:儿童好发。——原因是环状韧带发育不成熟; 2定义: 1尺骨和桡骨两块骨——易拉开,所以环状韧带固定; 2一旦小儿的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来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称为桡骨头半脱位。向桡侧脱位多。 3病史桡骨头半脱位多见于是5岁以下的小儿,因为还没有发育好。 穿时衣服不要拉着手做切线运动。4诊断1有上肢被牵拉史。2X线检查阴性。因为是半脱位。5病例 桡骨头半脱位=(妈妈拉儿子)5岁以下小儿+被牵拉史+哭闹 6治疗1手法复位:不用麻醉。不用固定 2复位成功标志:可有轻微的弹响声,肘关节旋转屈伸活动正常。 3小儿肯用手来取物,说明复位。复位后不必固定,但不可再暴力牵拉。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jg/33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