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痉挛 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2.物理疗法(湿、热、冷、振动、电) 3.支具治疗 4.生物反馈治疗 5.药物治疗 6.神经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法 7.神经阻滞 8.外科治疗 ℃ 第四节康复治疗 l运动疗法: lBobath采用牵张法,被动震动法 l反射学方法 l姿势反射方法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使颈部后伸,抑制上肢屈肌见图2-14 l日常生活活动抗痉挛设计见图2-15 l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见图2-16 l图2-14颈部后伸,抑制上肢屈肌 l l图2-15日常生活活动抗痉挛设计 l图2-16下肢控制能力训练 第四节康复治疗 l物理因子疗法: l湿热疗法 l寒冷疗法 l振动疗法 l功能性电刺激(FES) l生物反馈治疗: l抑制痉挛肌放电反馈治疗 l诱发拮抗肌的收缩 l支具治疗: l分指板 l短下肢支具可用塑料做成 l药物治疗: l中枢性抗痉挛药安定、松得乐、巴氯酚 l周围性抗痉挛药硝苯呋海因 l肉毒毒素(BT): lBT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近年来,已用于斜颈、面肌痉挛、脑瘫、脑卒中等引起的肌张力异常的治疗。 l其机制是局部注射后通过干扰神经末梢的钙离子代谢,在突触前阻断乙烯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释放,造成神经肌肉的化学性失神经支配,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 l应用方法:肌注部位可根据肌张力增高的肌肉解剖部位来定,对于大块肌肉可选择数个注射点。较小肌肉,用EMG来精确定位,确保注射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以保证最佳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应用最少剂量。 l对乙烯胆碱的阻断作用在几个小时内即可产生,临床症状改善常常在几天至一周左右出现。持续时间约2~3月,每年需治疗3~4次。 l肉毒杆菌毒素仅作用于局部周围神经,并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对中枢神经无影响。副作用常表现为局部注射肌肉无力。但常用剂量仅会降低肌张力,不会引起明显的肌肉无力。 l神经干阻滞法: l在痉挛肢体的末梢神经干或痉挛肌的运动点,经皮注入酚剂阻滞传导 l先用绝缘电极注射针式电子定位器确定神经干或运动点,然后注入2%~5%的酚液3~5ml,注射后立即挛缩减轻 l约50%以上患者可持续6月以上。缺点有一过性局部疼痛 l机制是来自肌梭的Ⅰb纤维向心性传导被阻滞而抑制牵张反射 l手术治疗: l跟腱延长术治疗足下垂 l屈肌腱切断术治疗足跖屈曲挛缩 l(三)废用综合征 l局部表现: l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disusefulmuscleatrophyandweakness) l关节挛缩 l废用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l全身表现: l位置性低血压(posturalhypotension)改变体位 l内分泌改变 l神经、情绪、认知等改变 l代谢及营养改变 l皮肤改变 l深静脉血栓 (四)误用综合征(misusesyndrome) 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常见韧带、肌键、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l(五)卒中后疼痛 l措施: l原发病治疗 l心理治疗 l物理治疗 l针刺治疗、He—Ne激光进行穴位照射镇痛、或用强度较大的激光进行交感神经节照射治疗 l药物治疗最为普遍,治疗中枢性疼痛的药物主要有三类: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应首选中枢性非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右旋美沙芬、可乐定等。阿片类,镇静药(如安定等)或中枢性肌松剂(如巴氯芬等)。 l手术治疗,将电极植于丘脑腹后核进行刺激治疗,或以其他方式对丘脑腹后核进行毁损性治疗 l(六)肩关节半脱位GHS) l预防: l一但出现半脱位多难于恢复,应早期保护预防。早期患肢可安置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也可用吊带。 l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肩胛骨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 l手法: l纠正肩胛骨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外展并向上旋转 l刺激肩胛骨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活动或增加其肌张力,治疗者站在患者前方,向前抬起患肢然后用手掌沿患肢到手掌方向快速反复地加压,并要求患者保持掌心向前,不使肩后缩 l用冰快速按摩有关肌肉,可刺激肌肉的活动,对三角肌及冈上肌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也有效 l针灸、电针可能对肌张力提高有一定作用 l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无痛性被动活动 l应避免牵拉损伤患肢,引起肩痛和半脱位,一定注意保护肩关节 l脑卒中的康复结局影响因素: l病变的类型,大小,部位 l神经学治疗和康复学治疗开展的时机、方法、持续的时间 l康复的愿望或主动性 l其他如年龄、全身状况(如心、肝、肺、肾疾患、恶性高血压、癌症、严重感染等)、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平衡障碍感觉障碍、空间忽略症、视觉缺损、以及肩-手综合征、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痛症、肩关节脱位、异位骨化、下肢深静脉血栓 第五节脑卒中的康复结局 l脑卒中的发病类型、发病部位、发病严重程度是不可控因素。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时机、方法、持续时间、渴望康复的程度、心理状态、基础疾病控制质量、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是可控因素,直接影响脑卒中的康复结局。 l生理是大脑,经康复治疗,通过脑细胞重塑,神经网络重建,脑功能代偿等生理机制,可使脑卒中功能障碍达到明显改善。 l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 l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 l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l康复治疗与结局: l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l康复治疗越规范系统结局越好 l康复的主动性越高结局越好 l脑卒中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预防和处理得越好结局越好 l康复治疗的疗程越充足结局越好 l瘫痪恢复的次序一般为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肩功能恢复早于手,拇指功能恢复最慢。但有例外,少数手指瘫痪较轻的患者,手功能恢复较肩部功能恢复快。 言语障碍的康复结局 卒中后失语症在我国约占卒中病人总数的22%~32%。言语功能障碍影响医患沟通,直接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其它康复治疗,应高度重视、与PT同步进行。经适当康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内,恢复一定的口语表达功能。 吞咽障碍的康复结局: 急性期的吞咽障碍发生率为30%~50%,随着病情的推移,百分比逐渐下降。吞咽障碍常见于重症患者,常影响其它康复进行。必须对康复治疗目标给予正确的估计,吞咽障碍患者经康复治疗不但是功能水平的恢复,而且可能是能力水平的恢复。一般,初发者,85%以上可恢复;反复发病者,有11%以上最终鼻饲。长期鼻饲患者可选择空肠造瘘,可防止吸入性肺炎。 第六节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l一级预防教育是指对有脑卒中倾向但无脑卒中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 l中的预防。对危险因素的许多可控因素应积极防治。 l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最主要因素。 l氯化钠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3~6克 l禁烟限酒 l适量运动,每周做分钟中等量有氧运动 l放松心态,调整生活工作节奏 l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 l不同的病要控制在不同的血压水平,一般人控制在/90mmHg下,糖尿病人控制在/80mmHg下,心血管病人舒张压控制在85mmHg下 l不同的病人要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糖尿病人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心脏病人可选钙离子拮抗剂或?受体拮抗剂等。并注意血压负荷,在血压高峰前服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逐步降压以避免并发症 2.防治高脂血症 控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尽量食用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脂增高可加用贝特类或烟酸类降脂药,甘油三脂应控制在mg/dl(1.7mmol/L)以下;LDL-C增高、HDL-C降低、总胆固醇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首选他汀类降脂药强化降脂,HDL-C应控制在40mg/dl(1.15mmol/L)以上,女性HDL-C目标值应高出男性10mg/dl,LDL-C控制在mg(2.6mmol/L)以下 3.防治高血糖 控制总热量,控制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运动量,调整心态、调整生活方式。有糖尿病家族史,要定期复查血糖。血糖升高,应积极应对,根据血糖和胰岛素检测,合理选择磺脲类、双呱类或胰岛素等治疗,积极改善胰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Aic)应<7%,在不引起明显低血糖的前提下,可<6%。全球糖尿病患者2.46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年统计2万,每5~10年增长1-3倍。患病前预防糖尿病发生,患病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l4.防治超重或肥胖 l适当增加食物纤维,每消耗0千卡热量,摄入食物纤维≥14克,增加运动量,控制总热量。 l5.抗血小板预防性用药 l每日口服75mg~mg肠溶阿司匹林。18岁以下禁用,有胃出血倾向或有胃病老年患者可选用其他抗血小板药。 l6.抗抑郁症 l在小于65岁的人群中,抑郁症是脑卒中或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小于60岁人群中,可使卒中危险增加4倍。应积极治疗抑郁症,包括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 l7.其他 l夜间小便要缓慢,防止卒中发作;冬季寒冷时易发病,应预防;感染、手术、止血药应用等,都要注意预防卒中发生。 l二级预防教育是指对已有TIA、LI、RIND等脑血管 l事件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lTIA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约1/3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 lLI预后良好,多数病后2-3月明显恢复,死亡率、致残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l在TIA、LI、RIND等发作期,应积极治疗;在其缓解期,应积极预防,加强认识,消除病因和危险因素,防止再发。 l药物预防包括强化抗血小板药的运用,同时适当使用脑保护剂,如自由基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如有心脏瓣膜病或心房纤颤,应用华法林等抗凝预防,使国际标准比例(INR)控制在2.0~3.0。 l三级预防教育是指对已发生脑卒中的个体发生残 l疾残障的预防。 l应在早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l应克服悲观或焦虑情绪 l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治疗 l规范地系统地进行康复治疗 l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的,大致要经历6个月。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可有很大改善。重症患者可能经历时间更长。少数患者功能恢复可能不理想影响脑卒中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预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部分患者,数年后仍有恢复 l脑卒中后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可使合并症和并发症频繁出现;可造成脑卒中的反复发作;可导致终生残疾,甚至残障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合理用药 l苯丙胺、溴隐亭分别对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 l巴氯酚抑制痉挛 l可乐定、派唑嗪、苯妥英纳、安定、氟哌丁醇对急性期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神经内、外科治疗要点 l脑卒中的治疗倍受内科、外科、康复科的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