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妈发现家附近的商场里有一个挺大的儿童游戏区,开开心心地就带小朋友去了。是一个围起来的场地,里面有各种滑梯、隧道、小桥等大运动器械,表面都比较柔软,地面也是铺了软垫的。其实我不是太爱这种过度保护的风格,不过替人家经营者想想,也是为了免生事端。同样为了安全起见,这个场地是要求家长换上干净袜子陪进去的。我进去以后就靠墙坐着,告诉娃“去玩吧”,然后就准备轻松一下,跟其他妈妈聊聊天什么的。 但同时,我却发现大部分的家长都很忙。妈妈也有,奶奶也有,普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娃后面,挺紧张的。娃稍微一晃,赶紧拖着手甚至领口拽起来。娃看向哪里,家长就赶紧介绍这个好玩,那个不要。娃摸一摸跷跷板,奶奶直接把娃拎上去了。。。 *用力拽孩子的手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宝宝手肘脱臼怎么办! 既然满场都有成年人在晃来晃去,那我也挪到了靠近孩子的地方看着,不过没跟他搭讪。2D正在摇摇晃晃地过一座低矮的“小桥”,桥晃得厉害,但是他倒没有怕,反而抓着扶手晃得起劲,还咯咯笑。旁边一个妈妈羡慕得不行,说,你们家小宝真勇敢啊。看,小x要跟哥哥学习~但是小x不为所动,他觉得摇晃的小桥好可怕呢。其实2D也是第一次玩这个,这么开心我也挺意外。我安慰x妈妈说,不要紧啊,慢慢来,小x看着哥哥的样子,也许下一次就会想玩了呢。 也有妈妈表示,啊,你家孩子看起来就很聪明的样子,不慌不忙,张大眼睛到处看,很有把握的样子呢。 额,不嫌我们呆就可以了。一开始的时候,他可是坐在那里好几分钟都不挪窝。 这种事,我碰巧之前有点经验。小D在德国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进到陌生环境,也是蹲在屋子中央发呆。我当时还是不淡定,凑过去提示他:“小D你可以玩这个。。。”却被老师拉住了。老师说,让他自己来,一会他观察好了,想明白了,就会开始玩的。果然是的呢,过一会儿,小D就像一个不受干扰的小蜗牛,慢慢从壳里面伸出触角挥一挥,开始向外探索世界。 相关:德国幼儿园老师教我的那些事 总之这一趟玩,D妈是比较得瑟的,收获了许多羡慕,也零零星星给其他妈妈聊了些经验,值得整理成文。 其实我想了想,要让孩子“聪明”、“勇敢”或者“有专注力”,并不一定要家长非常忙,非常努力。反而,巧妙地“懒”一点就好了。 *让娃自己来 很多家长的问题,其实不是少做了什么,而是做得太多了。其实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听、自己玩、自己想,大人在一旁看着就好。所谓“无为而治”,大概类似于这个意思。 具体地说,孩子的每一步行动,都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反应。比如他在观察一个玩具,就让慢慢他看,这时候小脑瓜子正在飞速运转呢:“这是红的”“还有黄的”“有点软”“大了一点”“上面这个点是什么”“可以吃吗”“旁边有一个一样的”。。。多么丰富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认知”练习啊,重复多遍以后,孩子从客观世界提取信息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为以后的一切思考打下坚实基础。 而家长如果反应太快:“宝宝这个应该这样玩,好不好玩啊,哈哈哈哈。。。”整个世界一秒变扁平好吗!他都还没看明白呢,怎么会觉得有趣呢? 关于这个我必须强调,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揣测孩子的世界。一个玩具,对我们往往只有一个玩法,一种思路;而对孩子来说,没有预设,脑洞大开,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创造力的根源,值得小心呵护。 (随心所欲的小霸王并不在这个范围内,请不要过于护犊子。这个话题以后再说。。。) 要做到这一点,倒没有别的什么,主要是得忍住满溢的关怀之心。让孩子做他当下要做的事情,不要拉拉扯扯,不要动不动提示。如果他不理你,那你静静看着就好。想想看,如果一直以来孩子就在各种过多的提示中玩耍,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换位思考下,他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想?反正马上就会有答案,要是做点什么还会被纠正。。。 *回应娃的需求 那如果娃主动理你了呢?你也理他呀! 虽然说让娃自己玩,但是其实他心里有数:我的亲人在那里,我是被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粈涔堟椂闂村ソ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梾鍝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