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不稳定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损伤,是继发于急性骨折脱位和慢性运动劳损的常见疾患。分为后外侧旋转不稳、外翻不稳、内翻不稳及前方不稳。临床有急性、慢性或复发性不稳定的区分。今天贴贴来为大家解析肘关节的不稳定性,只有重视关节稳定性,才能预防关节不稳定性带来的治疗困难。

一、稳定结构与生物力学

肘关节的稳定性包括以下三个因素:骨性关节面完整及其匹配的结合、关节囊与韧带的完整和肌肉系统的动力平衡。

1

骨性结构

正常肘关节稳定性最佳时的肘活动状态:屈曲20°和屈曲°。

绝大多数的上肢运动是在肘关节屈曲20°~°内完成的。此时骨性结构对肘关节的侧方稳定作用主要依赖于肘关节的侧副韧带维持。而骨性结构在形状上高度匹配,通过关节囊韧带紧密连接。同时骨性阻挡是维持肘关节前后稳定的重要因素。

桡骨、尺骨和肱骨相对应关节面在肘关节的不同位置其适配程度不同,最大适配性是在前臂位于完全旋前与旋后之间,肘关节屈曲至直角的位置。在半旋前位,桡骨与肱骨小头之间的接触面最大。

2

软组织结构

关节囊与韧带:只有在肘关节伸直时,关节囊前方才有抗衡肘外翻和内翻应力作用。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主要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肘关节从中立伸直位到屈曲°时,内侧副韧带前束均处于紧张状态,其前部是最重要的抵抗外翻和内旋应力的结构,前束有70%发挥外翻稳定性作用。后束在肘关节屈曲30°~°时协同抵抗外翻应力。

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约起50%的作用,主要是抵抗肘关节外旋外翻应力,维持其后外侧旋转稳定性,在肘关节屈曲过程中,桡侧副韧带将桡骨环状韧带牵拉向上向内,使其内外侧均处于紧张状态,而外侧尺骨副韧带是对肘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初级限制。

肌肉系统:肘部的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肘肌)群在肘关节创造有力的稳定和产生压缩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伸肌群抵抗肘关节旋转不稳定。尤其是肘肌,由于其起源于外上髁,并广泛连接尺骨,是对抗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肱二头肌、肱肌、肘肌、肱三头肌动力平衡也对肘关节稳定发挥作用。

二、不稳定发生的机制1

后外侧翻不稳定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osterolateralrotatoryinstability,PLRI)时,桡骨和尺骨相对于肱骨远端外旋,导致桡骨头相对于肱骨小头向后方移位。上尺桡关节时完整的,整个前臂骨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这也是PLRI与桡骨小头脱位的区别,桡骨小头脱位时上尺桡关节分离,而肱尺关节是完整的。由于冠状突能够从股骨滑车下方通过,所以多数情况时向后外侧移位,而不是向后方直接位移。造成后外松弛的主要静态限制结构有外侧韧带复合体、桡骨小头和冠状突,伸肌总腱起点也起一定的作用。

创伤性:由于外侧副韧带通常首先收到损伤,所以PLRI是肘关节脱位后最常见的不稳定类型。PLRI可表现为关节不稳定的一系列变化(图1)。肘关节脱位(Ⅰ度至Ⅲ度)时,关节周围软组织从外向内撕裂,形成环形,成为Horri环。外侧韧带常常从肱骨止点处撕裂。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骨折会造成肘关节外侧高度丢失,破坏关节一致性,从而造成外侧复合体松弛。因此,当出现骨折时,应当尽量尝试保持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良好力线;如果必须切除桡骨头,则需要考虑关节置换。

图1:A)肘关节不稳定是指从半脱位到脱位的一系列改变。这三个阶段与图B所示关节囊韧带不同断裂的病理解剖学分期相对应。B)Horri环、软组织由外向内的环形损伤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与图A相对应

慢性退变和医源性损伤也可以造成外侧韧带复合体的破坏。

医源性:肱骨外上侧髁炎松解数或暴露肘关节外侧和桡骨小头的手术入路也可以继发PLRI。

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慢性退变可出现于长时间的肘内翻,也可继发于过度使用,例如,长期用拐助行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在这些慢性条件下,韧带被拉伸,丧失正常张力。另外,肱三头肌的牵拉方向发生改变,使尺骨产生外旋运动,这也是造成PLRI的重要原因,在全身多发韧带过度松弛的情况下,外侧韧带复合体也可出现先天性松弛,例如,Ehlers-Danlos综合征。

2

外翻不稳定

有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会出现外翻不稳定:创伤后或慢性过度负荷。创伤后外翻不稳定提示内侧副韧带撕裂,通常伴有屈肌总腱和旋前圆肌起点的撕脱。外翻不稳定通常出现于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撕裂的患者,也可见于肘关节Ⅲ度不稳定的患者。肘关节脱位引起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关节复位后通常可以愈合,可能是因为周围肌肉血运丰富造成的。

在投掷运动员中,反复的微小创伤或超负荷引起的内侧副韧带前束松弛或撕裂也能导致外翻不稳定。

3

内翻不稳定

内翻不稳定通常归因于外侧韧带复合体断裂,可见于急性肘关节脱位,当外侧韧带复合体不愈合时,许多患者就会出现反复的或慢性的肘关节内翻不稳定。因解剖力线的关系,通过肘关节的应力主要是外翻,由于肘关节不常内翻,所以这种不稳定通常不明显

4

前向不稳定

肘关节前向不稳定极少见,典型的前向不稳定常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5

后内侧内翻不稳定

肘关节屈曲位承受轴向应力时出现内翻和内旋,可产生肘关节后内侧旋转内翻不稳定,通常伴有冠状突前内侧部分的撕脱骨折。因为是内翻应力,桡骨小头保持完整,通常有外侧副韧带的撕脱。这种不稳定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时明显。这种损伤可以显著影响肱尺关节的一致性和肘关节的内侧负重,并可导致早期出现关节炎。因此,即使当骨折片较小时,也要求行冠状突前内侧关节面的固定。这种损伤通常比较微妙,在急性期常因为认识不足而被忽视。当我们发现冠状突单独骨折,而不伴有桡骨小头骨折时,要高度怀疑这种损伤。由于后期重建难度大,当我们没能及时发现这种内侧旋转内翻不稳定时,潜在的后果是惊人的

三、检查

轴移试验可用来评价肘关节的后外侧稳定性。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站在患者头侧,固定肩关节,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侧方,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使患者前臂旋后,外翻应力作用于肘关节,慢慢把患者肘关节从屈曲状态伸直。

试验阳性表现为当肘关节伸直到2O°~30°时出现半脱位,感到突然的旋转移位,桡骨头变得特别突出并疼痛,屈曲肘关节可以复位。

意义:桡尺侧韧带损伤或尺侧副韧带损伤。

外翻应力测试(valgusstresstest)--测试内侧副韧带的不稳定性;

内翻应力测试(varusstresstest)--测试外侧副韧带的不稳定性性;

肘部弯曲25°,此时鹰嘴会离开鹰嘴窝。内翻应力测试,肱骨及前臂内转;外翻应力测试,肱骨及前臂外转。

四、贴扎治疗

利用贴布给予关节支撑与稳定,同时协助动作产生

贴布准备:

长度:6格

数量:2

贴扎步骤:

1、被贴扎者手肘微弯并将手腕置于贴扎师肩膀上(如图),让贴布中央锚点经过手肘内上髁,可以支撑内侧韧带,同时也可协助操作表现。

2、被贴扎者手肘微弯并将手腕置于贴扎师肩膀上(如图),让贴布中央锚点经过手肘内上髁,可以支撑内侧韧带,同时也可协助操作表现。

肌内效贴技术,

把康复医生的手带回家

长按







































治白癜风方法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jg/75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