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浩首都医科医院 髋关节置换(THA)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终极解决方案,初次髋关节置换技术也越来越多的为我们所熟悉。但是对于僵硬高脱位的复杂髋关节的初次置换手术,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 手术中医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犹如“穿过高山又跨过大海”,而只有经历了这些,手术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医院的吴尧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复杂髋关节初次置换——僵硬高脱位髋THA细说》的精彩课程。 在本次课程中,吴教授通过具体的病例向我们讲述了复杂髋关节置换,尤其是僵硬性高脱位THA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我们在术中遇到的难点和处理技巧。 扫码立即查看直播回放 病例一:一例结核性髋关节病 这是一例髋关节结核的患者,经过长期的抗痨治疗后得到控制。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上我们可以看到,患侧的髋关节周围已经出现明显硬化,围转子区的骨结构破坏丢失明显,且髓腔内有硬化阻塞的情况。同时在近端漏斗部缺失,远端髓腔也相应变窄。 由于近端结构缺失后股骨向近端移位,如果模拟出股骨头的位置,可以发现这例患者属于高脱位。从CT上可以发现髋关节后方有很多杂乱的编织骨和软组织,这就预示了愈合能力的不良。对于这例患者,吴教授首先提出了以下难点: 难在如何再通髓腔 难在能否寻找确定的狭窄部提供远端固定 难在能否仅STO作短缩即可顺利完成 难在大转子复位后能否愈合 对于这例患者,吴教授在术中仍然选择了侧卧位且后外侧手术入路,首先检查外展肌(尤其是臀中肌)的完整性。他们发现虽然菲薄的臀中肌周围有大量编织样不定形瘢痕固定包埋,但是其结构仍然保持完整。手术难点在于清理髋关节周围大量的挛缩组织和干酪样坏死组织,最终在近端采用了钢丝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 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假体出现远端松动,且近端捆绑的钢丝出现断裂,于是对患者进行了二次翻修手术。 病例二:僵硬高脱位髋THA 一例45岁患者,查体可见左髋周围皮肤有窦道表现,可提示患者以往可能有结合病史。患者步行出现摇摆步态,且双下肢长度差异为7厘米。根据大转子顶点位置,可以模拟出股骨头的位置。由于假臼的位置已经出现了OA的表现,因此这例患者属于限制性稳定性的高脱位,且难以纠正。 吴教授提出,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患侧的肢体长度。如果不能完全达到,则可以采取截骨(大转子截骨或粗隆下截骨)。 在手术中第一要点是保护坐骨神经,手术中小技巧是可以采用皮片进行标记,以防止术中的损伤。 对于髋臼的安装,采用COTYLO-PLASTY的方式加深髋臼来获得初始稳定性。要点在于首先在髋臼底部做外径1/3大小的截骨,之后尽可能向内侧推但是要保证内侧壁骨膜不要断掉,然后进行植骨。保证髋臼周围的环形能够起到初始稳定的作用,并且可以确保髋臼螺钉的放置。 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口,可以通过膝关节的通髁线确定其角度(前倾角),采用窄锯片制作髓腔入口。 手术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软组织松解,推荐采用经皮松解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坐骨神经的张力,如果在手术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瘫的表现,可以进行即时脱位处理,行髁上骨牵引十几天后二次开放复位。 何为复杂髋? 目前国际上对于复杂髋的定义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报道认为,复杂髋涵盖了多种疾病,包括DDH、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原发性髋关节炎等,但是吴教授持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未形成髋臼的CroweIV型的DDH,由于关节周围的组织还处于可动的状态下,所以其组织的弹性仍存在一定的保留。但是一旦形成固定的假臼,其周围的软组织必然出现短缩。 在进行软组织松解时,建议使用经皮小针刀松解技术。因为具有上千台的小针刀松解臀肌挛缩的经验,他提到这种技术使用时有一种“弓弦碰到刀”的感觉。松解时还有一点技巧,就是松解的位置是筋膜组织,而不是肌纤维! 在充分松解之后,如果长度还是不够,可以采用截骨的方案进行调节。在进行髋臼内侧COTYLO-PLASTY截骨时,可以先用克氏针打一圈以防止内壁劈裂。 在做髋臼时注意其深度加深5mm以上较好,但是一定注意保护内侧的骨膜,以防止植骨进入盆腔。 在助手进行抱腿时,切记全程屈曲膝关节,最终膝关节伸展的幅度要根据坐骨神经的张力来确定。 在假体植入后,再次判断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如果不能伸直则为髂胫束前方紧张,如果内收受限则为髂胫束大部分的紧张,如果外旋外展受限则为内收肌和缝匠肌的紧张,可以采用经皮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松解。 何为僵硬性高脱位? 僵硬性高脱位(Nomenclature)主要是由于陈旧感染、早年创伤、髋部炎症疾患、DDH退变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虚拟股骨头解剖位置的2/3位于原发髋臼上缘以上,且股骨近端固定性上移的情况,无论有无股骨头且股骨头位于何部。患者往往表现为患肢短缩3cm以上且牵引下无纠正,伴有髋内翻、假关节僵硬或僵直、通常伴有股骨上段畸形、髋臼不定型骨量有限等特征。 吴教授指出,僵硬性高脱位通常伴有牢固的瘢痕形成,或因继发臼明显导致软组织挛缩固定,所以我们要对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充分的松解。 那么在这种僵硬性高脱位THA术中的难度就包括: 追求肢体长度的平衡 追求臼杯有效覆盖与支撑 恢复旋转中心与股骨近端截骨或成形 OFFSET追求 总结 僵硬性高脱位THA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术前要做好患者自身的评估,主刀医生应当预测到术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对于髋臼杯的按放,对于股骨的放置,术中软组织的松解技术,以及对于坐骨神经张力的判断等,掌握好这些问题将会使一台复杂的僵硬性高脱位THA变得简单流畅。 附:现场答疑(滑动查看) 1、高脱位DDH时如何确定是否要截骨?截骨长度如何确定? 答:对髋关节周围进行充分的松解,按不截骨的最大程度去松解,将试模装好之后看股骨头的旋转中心与髋臼的旋转中心距离,根据这个距离截骨,尽量少截骨。 2、关节稳定性与恢复下肢长度,哪个排在前面? 答:关节稳定性永远放在第一位,但是这两点并不冲突,在肢体长度不恢复的情况下也无法确保关节的稳定性。 3、这种长期脱位的患者,术前如何评估其软组织条件,围术期是否常规需要牵引使周围肌肉松弛? 答:对于僵硬性高脱位的患者,由于髋关节的前壁是固定的,所以术前无法进行有效牵引。只能在术中松解之后,才能尝试进行牵引。 4、术中如何通过通髁线来确定前倾角? 答:无论是DDH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脱位,其股骨近端都是出现了变化,术中没有办法确定参照点,那么根据膝关节内外上髁的连线(通髁线)来确定是一个金标准。 5、请问牵引的重量是多少? 答: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对于一些强壮的患者,有些可以牵引到28斤以上甚至更大。其次是根据骨头的质量,但是尽量用较大的重量。 6、对于术中发现置换后下肢长度不等的情况,可以容忍长度差距多少? 答:越小越好,过去我们通常认为2公分的差距可以代偿,但是患者仍然会感到不适。如果不可避免,那么2公分甚至3公分都可以接受,患者术后可以穿矫正鞋。 7、高脱位患者术前有没有评估脊柱柔韧度和骨盆倾斜度,术前是怎样预考虑患者行走姿势平衡的? 答: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严重的OA等之外,其他的畸形在纠正髋关节之后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纠正。 8、作内收肌切断,避免术中作切断时污染术区的可能,您认为如何? 答:在进行内收肌切断时都需要更换手套,另外要重新贴膜,同时在消毒时一定要把鞍部进行彻底消毒。 9、对于预防术后脱位,在术中假体选择和放置时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在定位的时候股骨按照膝关节通髁线来定位,髋臼按照身体的冠状面来定位,但是高脱位的患者还是更加容易脱位。对于脱位的患者,建议不要反复复位,因为这样容易出现骨化性肌炎,推荐到手术室进行单侧腰麻后进行复位。 10、骨盆前倾过大时臼应该怎么安置? 答:根据整体纠正之后,患者身体的冠状面在什么位置,根据这个位置来确定前倾角。 11、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循序渐进,现在ERAS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观念改进,但是对于这种长期功能障碍的病人,还是主张渐进性的锻炼,可以先练习站立,再练习原地踏步,再练习走路。 12、请问软组织松解有没有顺序? 答:软组织松解是有一定的次序的,对于僵硬性高脱位的患者,如果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可以先对内收肌的纤维和肌腱进行松解,这种内收肌的挛缩不仅影响内收外旋、还会影响关节后伸。 13、可以不截骨,安装假体后,病房牵引,然后手法复位吗? 答:不能进行手法复位,我们建议进行切开。 14、这个患者术后负重何时开始?负重多少?完全负重需要多久? 答:如果术中进行了复位,则在术后第2~3天则可下地站立,如果患者有皮肤麻木的表现,则让患者卧床一段时间,等麻木消失后继续锻炼。 15、您二期切开复位有感染吗?还有第一次术中不复位关节稳定性怎么判断? 答:目前我没有遇到感染的情况,无论是一次手术还是二次手术,在术中均可采用使关节各个方向进行活动来判断关节的稳定性。 直播群·学员笔记分享(滑动查看) 唯医骨科丨医起说系列直播火热开课中,看直播,分享学习笔记,还可享有价值元的手术视频一节。第六期课程笔记获奖名单: 序号 姓名(昵称) 1 Yaong 2 李寅伟 3 与其 添加直播小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