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什么是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我们平时所说的“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问题2:腕管的解剖结构是怎样? 正中神经和手指的屈肌腱走行在腕关节掌侧的管状的狭小间隙内,这个通道称为腕管。 正常腕管的前壁为腕横韧带,后壁为一层覆盖桡腕关节光滑韧带的筋膜组织。桡侧为舟骨结节,尺侧为豌豆骨、钩骨钩。腕管内浅层有前壁屈指浅肌腱及正中神经,深层为屈指深肌腱及拇长屈肌腱通过。 所以正中神经容易受到挤压,而产生神经症状。正中神经控制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环指的感觉,并支配一些小手肌肉,这些肌肉负责使手指和拇指移动。有时,腱周组织增厚或其他肿物挤占了隧道的空间,造成正中神经被压迫。引起疼痛,无力,或手麻木,向手臂辐射。虽然这种症状也可能见于其他疾病,但腕管综合症是最常见的病因。 问题3:腕管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症状通常是逐渐发生的,手指灼热,刺痛,或发痒,特别是拇指和食指和中指掌侧麻木。患者手腕很少或根本没有明显肿胀。这些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夜间,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可能疼醒来,“摇手”可以缓解些。加重时,会觉得白天刺痛。握力下降,可能难以形成拳头,抓住小物体。如果未经治疗,拇指肌肉可能会萎缩,失去判断冷热的能力 问题4:腕管综合症的病因? 腕管综合症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使腕管内压力增加,从而出现神经症状。而不是神经本身的问题。最有可能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的腕管比另一些人更小。其他因素包括:创伤导致的手腕肿胀,如扭伤或骨折;脑垂体过度活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劳损,受压,反复振动手工具的使用;在怀孕期间或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造成腕管内液体潴留。腕管内囊肿或肿瘤。和其他未知的原因。 问题5:那些人容易患腕管综合症? 女性患腕管综合症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也许是因为女性腕管比男性小的原因。常常首先发生在优势手(最常使用的手),产生严重的疼痛。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直接影响神经营养,这样的患者更容易患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症通常只发生在成年人。 哪个行业的人都可能患腕管综合症,但特别常见于手工劳动频繁的岗位,例如组装线工作的人-制造,缝制,整理,清洁,肉类,家禽或鱼的包装。这些人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 问题6:如何诊断腕管综合征? 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造成正中神经的永久损害。需要仔细检查手,臂,肩,颈,了解日常活动的障碍,排除其他与腕管综合症症状相似的疾病。检查手腕有无压痛,肿胀,发热,和变色。检查每个手指的感觉,检查大鱼际肌肉的力量和萎缩迹象。常规实验室检查和X射线可以揭示有无糖尿病,关节炎和骨折。 医生可以使用特定的测试,诱发产生腕管综合症的症状。 1、神经干叩击(Tinel)试验:医生按在病人的手腕掌侧,正中神经处。产生手指刺痛或异常感觉。 2、屈腕(Phalen)试验:屈曲手腕,在1分钟内产生一个或多个症状,如麻木刺痛或增加,证明存在腕管综合症。 问题7:腕管综合征应做哪些检查?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提示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从腕掌近侧腕横纹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时间间隔小于5ms,而在腕管综合征时其神经传导时间延长。 (2)肌肉电位测定:可见大鱼际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了解腕骨部位有无骨、关节病理改变。 3.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在关节镜下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变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也可以在镜下做腕管松解术。 4.CT及MRI检查 腕部MRI和CT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可用以了解腕管内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问题8:腕管综合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很多疾病可以出现与腕管综合征相似的症状,如手指麻木、疼痛等。因此,应注意鉴别,防止误诊。 (1)鉴别诊断中最主要的要与末梢神经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末梢神经炎以手指麻木为主,疼痛较轻。多为双手,呈对称性感觉障碍,鉴别时困难不大。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腕管综合征的鉴别很重要。二者均可有手指麻木、疼痛,但治疗完全不同。同时,二者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同一个病人同时患颈椎病及腕管综合征,需要仔细区分,分别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是疼痛呈放射性,从颈部、肩部向远端放射。患者同时有颈部、肩部、上肢及手的症状。疼痛与颈部活动有一定关系。颈椎X线片及CT可显示颈椎退行性变,相应神经根孔狭窄。疼痛及感觉障碍范围广。肌电图可提供鉴别诊断依据。腕管综合征表现为夜间手指疼痛,压指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从近侧腕横纹到大鱼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延长。 (3)另外,还必须与周围神经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等相鉴别。 问题9:腕管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问题10:如何治疗腕管综合症? 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关节炎,应首先治疗。初步治疗通常包括休息,手腕避免活动,手腕夹板固定。如果有炎症,冷敷可以帮助减少肿胀。 非手术治疗: 一、药品治疗:多种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1、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处方止痛药,可缓解症状而且起效快。2、口服利尿剂可以减少肿胀。3、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或药物利多卡因:可直接注射到手腕或口服,以减轻对正中神经的压力(注意:糖尿病者慎重)封闭治疗: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龙确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闭每周1次用3~4周。有人调查封闭3次后81%的患者有缓解持续1天至40个月不等但通常2~4个月后复发。如果第一次封闭后无效则不能再次封闭,还有人发现局部封闭的效果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局部封闭效果好则手术治疗的效果必然好。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B6的补充可以减轻腕管综合症的症状。 运动:有时,某些活动可以缓解症状,根据病人的主诉,由理疗师来帮助训练。 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是在美国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如果症状超过6个月,建议手术切断腕管横韧带,以减少对正中神经的压力。手术可以在局麻下进行。许多病人需要双侧手术。以下是腕管综合征手术类型: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作出2英寸左右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扩大腕管。 问题11:腕管综合征预后如何? 虽然有的患者手术后症状可以立即缓解,但大多数症状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几个月。有些病人可能会感染,神经损伤,僵硬和疼痛的伤疤。偶尔可以有无力的感觉。术后,患者应该接受物理治疗,有利于恢复手腕的力量。有些病人可能需要调整工作岗位。 腕管综合征治疗后复发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 问题12:腕管综合征术后如何护理? 1、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患肢的观察: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观察肢端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活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患肢保暖,如果室内温度不能达到要用烤灯局部加温使温度达到25~30℃之间,已证实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保温,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 2、疼痛护理:疼痛已成为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术后伤口的疼痛可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同时也可影响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患者术后的疼痛控制,积极采取镇痛措施。护士首先要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时间及程度,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听取病人的主诉,也可应用笑脸疼痛评分卡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适当应用镇痛剂或镇痛泵。 3.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术后3~5d,患者诉切口疼痛加重,体温升高,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应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 4.饮食护理: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玉米、小米、薏花仁、燕麦、荞麦、豆类等的食物,以增加神经营养,促进神经恢复。 5.功能康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防止神经、肌腱粘连。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作手指和腕关节的伸屈活动,术后第3天鼓励手部正常使用。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屈伸法、手腕旋转法及肘关节伸屈法。每种运动每次练习15~20次。3~5次/d,频率不宜过快。 问题13:如何预防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会由多种因素致病,大多患者是因手部,腕部的过度劳动所致。预防工作对于这类原因引起的腕管综合征的病人还是很有意义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病前预防,而且还在于症状缓解后预防复发。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长时间地使用电脑,反复在键盘上敲打和频繁点击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办公室人员、教师、编辑、记者等都是鼠标手的高发人群。腕管综合征,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病。保持良好的操作姿态是避免腕管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做到预防腕管综合征我们需要做到如下5点: 1、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应将键盘放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损伤。以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伤害。 2、工作时,注意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以减少手腕受力。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另外,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鼠标,有助力的分散。 3、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应尽量将工作环境搞得舒适些,使腕关节不要过分用力。使用鼠标时要尽量保持手腕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但也不要过度伸展。伏案工作者应把椅子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坐下时双脚正好能平放在地面或脚垫上。 4、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每工作小时,可缓慢弯曲手腕10秒钟。也可工作1小时,中间休息一下,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每隔1小时,站起来休息一下,甩甩手,按摩一会儿手指,做一做握拳和放松动作,使手部的各关节都能得到放松。 5、“鼠标手”早期症状比较轻,只在使用鼠标时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感发麻,这时需要休息。必要时可用木板等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过让受压的神经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症状。一旦出现了手麻、手痛,特别是出现夜间麻醒的情况,一定要找手外科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白斑病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gc/42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