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伤科检查法

望诊

望肿胀和瘀斑:气滞血瘀,瘀血凝聚不散溢于肌表则为肿胀、瘀斑;

望畸形:畸形一般发生在骨折或脱位,是因为骨折两端移位或脱位导致的;畸形如突起、凹陷、成角、弯曲、倾斜、旋转和增长短缩粗细等;肩关节脱位呈方肩畸形;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时患肢呈伸直下垂位,不愿意抬举和提物;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时,患肢多呈短缩外旋畸形;

望创口:对开放性损伤者,则应注意伤口大小,深浅,是否清洁,边缘是否整齐,伤口颜色,出血情况,骨折端是否外露;

望肢体功能:观察上肢的灵活度和下肢的负重度;

问诊

主诉:患者就诊时主要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主诉可以提示病变性质及患者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伤科患者的主诉症状主要包括疼痛、畸形(骨折、脱位、肿块和挛缩)及运动功能障碍;

伤势:问受伤时的部位,受伤时的姿势,受伤时的过程,伤后是否有晕厥,受伤的时间;问何种暴力致伤,如跌扑、闪挫、堕伤等;

疼痛:问疼痛的日期、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有无伴随胀、酸、麻等症状;

肢体功能:一般骨折或脱位肢体功能活动多立即丧失,而线形嵌入骨折除外;

闻诊

听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擦音是骨折的特有体征,只有骨折两断端相互摩擦才能产生,但嵌入型骨折。因嵌入型骨折两端相互接触密切,故一般无明显骨擦音;

听入臼声:关节脱臼复位时,由于关节面之间相互碰撞,此时会发生特有的声音,常常能听到“格得”一声,即是入臼声,是复位成功的声音;

听关节摩擦音或摩擦感:正常儿童的关节在运动时不应有关节摩擦感,如有常说明为慢性滑膜炎或关节软骨病;老年人关节运动时大多有关节摩擦感,一旦原有摩擦感突然消失,表示关节腔内由积液;

听粗糙的关节摩擦音(感):提示关节软骨面不平滑,应考虑关节炎;

听腱擦感:多见于手部,在桡骨茎突处常为损伤性,在掌部与手部结核性屈肌腱鞘炎中,摩擦感最明显;

腱周围炎:腱周围炎在检查时常可听到捻发音,一般常见于炎性渗出液的腱鞘周围,好发于前臂的伸肌群,大腿的股四头肌和小腿的跟腱部;

听关节弹响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有游离体时,作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可发生清脆的弹响声;

二、躯干检查法

肋骨:肋骨12对。上7对肋骨借助软骨与胸椎相关节,称真肋;第8~10对肋骨借第7肋软骨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第11、12肋骨1前端游离,故又称浮肋;第1~3对肋骨短小,又因上臂、肩胛、锁骨的保护,故不易受伤,浮肋弹性大,亦不易骨折,一般骨折常发生在第4~9肋;肋间沟内由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胸骨柄和胸骨体之间形成夹角,称胸骨角,平第2肋骨(体表骨性标志);

如果胸腔内或心包内压力增大(血胸、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影响血液流回心脏,即可引起循环障碍或衰竭;

胸廓挤压试验:双手前后挤压,或左右挤压胸廓,局部发生疼痛且与压痛点一致,为“挤压征阳性”,一般提示有骨折发生;

脊柱: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支持保护内脏,保持全身平衡;椎管内包裹着整个脊髓,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重者可引起截瘫甚至死亡;根据脊柱的解剖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颈段、胸段、腰及骶尾段;

斜颈:属先天性者多同时有面部不对称;外伤性者多为颈椎小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压颈试验:本试验用于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部过伸并弯向患侧(上肢有症状的一侧),检查者用手按其头顶,如疼痛加剧,则为阳性;

颈牵引试验:本试验作用与压颈试验相反,亦有助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检查者双手抱住病人头部后向上牵引,如症状缓解即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根据腿与床面的角度,描述为直腿抬高试验是否阳性,n°,并注明左侧与右侧;

骨盆:骨盆由骶尾骨和两个髋骨连接而成骨环,两侧髋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两侧耻骨借纤维软骨构成耻骨联合。骨盆是脊柱与下肢的桥梁,躯干的重量通过骨盆传达到下肢,下肢的震荡也通过骨盆上达到脊柱;骨盆对盆腔内的脏器如生殖泌尿器官,血管和神经有保护作用;

骨盆挤压试验:检查者用双手挤压病人的两髂嵴,或病人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髂嵴,或俯卧位下压骶骨,本试验所施外力挤压作用结果是使骶髂关节分离,当其有病变时,患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亦可以用于骨盆骨折的检查;与骨盆分离试验相反;

三、上肢检查法

局部应用解剖:肩部是上肢运动的基础,它包括有肩胛骨、锁骨、肱骨及相关韧带、肌肉、关节囊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四个关节: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肩肱关节一般称肩关节,由于肩胛盂浅而小,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韧带较松弛,故关节的稳定性较差,而肩关节又是全身中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故容易发生脱位;

肩袖:又称腱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提肌组成,四组肌肉扁阔的腱膜牢固地附着于关节囊的外侧和肱骨外科颈。肩袖发生损伤时,可严重影响肩部主动活动,肩袖中尤以冈上肌作用重要,在上臂主动开始外展运动时,该肌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内,三角肌才能发挥其作用;

肩部检查法:

患者以手托肘,头偏向患侧并有肩部下斜者,该侧可能有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

方肩:肩部丧失正常圆满膨隆的轮廓,肩峰突出,肩部变平或方形,由肩峰至肱骨外上髁拉一皮尺时呈直线,多数系肩关节脱位,少数因腋神经麻痹致三角肌萎缩亦可以形成方肩畸形,但用手细摸,肩部仍为圆利。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时易误诊为脱位,但骨折一般无弹性固定;锁骨远端上凸,应与健侧对比。上凸不明显为肩锁关节半脱位,上凸明显者为全脱位;

肩关节脱位:触摸脱位的肩峰,可摸到肩峰下空虚,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脱位的肱骨头且上臂呈轻度外展的弹性固定姿势;

搭肩试验:病人右手搭在左肩上(或左手搭在右肩上),若肘不能贴着胸壁,即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复位是否成功,亦可用此法鉴别;

肩部活动: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环转运动(以肩关节为中心)、向上举直等方向的运动;当肩外展到60~90°时常出现疼痛,这是肩袖损伤,特征(疼痛弧);肩关节外展60~°时发生疼痛,而其余范围内无痛时,提示冈上肌腱损伤;

肘部检查法: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头构成的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三部分组成一个复合关节。保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关节囊的纤维层在后方薄弱,两侧较强劲,前方有环状韧带,此亦关节不易前脱位的解剖原因;

肘的提携角:当肘伸直时,前臂与上臂轴线成向外翻15°左右的角度,又称提携角;

肘后三角:是指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关节;屈肘时三点呈等腰三角形;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后脱位时,鹰嘴突向后上方移位,三点关系破坏,肱骨髁上骨折时三点关系不变。故肘后三角可判别肘部肱骨髁上有移位的骨折(伸直型)和肘关节脱位;

腕和手部检查法:腕和手是人类肢体最灵活精巧的部位;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下1~1.5cm;腕骨由8个小骨分列两排拼成:近排由桡侧到尺侧依次是手舟骨、月状骨、三角骨、豌豆骨;远排由桡侧到尺侧依次是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前臂旋转运动肌肉:支配旋前的肌肉包括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支配旋后的肌肉包括肱二头肌、旋后肌和肱桡肌;

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呈餐叉样畸形,向桡侧移位呈刺刀样畸形;

爪形手:畸形特征是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形成鸟爪样;常见原因有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联合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萎缩,手背缺血性肌挛缩及掌骨骨折等;

鹅掌畸形:畸形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近侧指关节过伸,远侧指关节屈曲或伸直,严重者,拇指还处于掌侧内收位。鹅掌畸形是因手内部肌肉挛缩。引起挛缩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前臂和手的严重创伤或烧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大脑性瘫痪、臂丛神经损伤以及麻风病等;

垂腕:桡神经麻痹,伸腕伸指及麻痹,致腕不能背伸,腕被动背伸时指不能伸直。个别病例可因前臂背侧伸肌群伤断所致;

欢迎







































绋嬪簭c#寮鍙?
ios寮鍙?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gc/56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