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大了,会爬了吗,会坐了吗……”

这几乎是每位妈妈带宝宝出门频繁被问到的问题,没有之一。

这不,昨天傍晚带小朋友出门,正好也有几个陪同孩子在小区玩的阿姨,看着榴莲呆萌的样子纷纷过来跟她打招呼。

这个小机灵鬼竟然还做出了回应,让在场的奶奶们连连夸赞。

接下来就到了常规模式的问答环节了:

“孩子多大了?”

“孩子快九个月了。”

“能爬了吗?”

“围着床栏都可以尝试的走两步了。”

每当说到这,邻居都会夸赞榴莲好厉害啊,这个月份的孩子会走的不多。

但其实作为新手妈妈的我,也不知道让孩子过早站立是好还是坏。

老人一贯的理念是“给孩子早把尿、让孩子早吃饭、越早跑的孩子越好”。

而现在很多新型育儿理念则是讲孩子“不要去过早学习站立”。

一方面纠结于要不要听老人言,一方面也希望可以科学育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搜集各种图文信息,去提取关于这方面权威专家的意见。

最终得出了一个比较中肯可行的方案:

根据孩子自身的骨骼发育情况,适当让孩子去站立,但不可时间过长,且要在孩子意愿下进行。

一般情况来说,专家的建议是宝宝在9——10个月内要学会趴、坐、翻身、爬行等常规行为。

能够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的宝宝可以被判断为“正常发育”。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有部分宝宝因身体差异的不同,生长时间与标准有所出入。

可以完成这些基础动作的小朋友身体平衡力的发展就到了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宝宝学习站立的最好时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莫要拔苗助长

宝宝从刚出生时的只会哭泣做几个细微的小动作,到长成一个小朋友,会经历抬头,坐立,翻身等身体发育的重要几个过程。

经过这些小动作的训练,才会慢慢适应站立的练习,这是一个不可颠倒的过程。

会有很多父母在经过社会的大洗礼后,更注重“快餐式”的生活节奏。

所有的生活都被一个“快”字包围,这种焦虑的心情也会被带到孩子的身上。

父母打着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旗帜,不顾后果的拔苗助长。

这部分父母会在孩子刚刚学会抬头时就要孩子去练习翻身;在孩子刚会坐立时便强迫孩子去学习站立。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父母那无处安放的“虚荣感”,就为了一句“你家孩子真棒”。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百害无一利,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起不到好的作用。

打破自然规律行事,往往物极必反,切记在对待孩子问题上不可心急。

婴幼儿的骨骼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无机盐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孩子的骨骼硬度小,弹性大,且易变形。

过早地学习站立行走会引起婴儿的下肢发生弯曲畸形,被家长拉扯的小手肘关节也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妈妈正确引导宝宝站立的五步骤

接触站立:第一次宝宝尝试站立,家长可以先将宝宝的两个小腿分开,让宝宝的后背与屁股贴墙,脚跟离墙壁稍远一点。

让宝宝先找找感觉,毕竟是第一次脚踏实地吗!

训练脚力:妈妈可以用玩具吸引着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宝宝会下意识的因为想要妈妈手中的玩具而试着挪动脚的位置,从而使宝宝得到脚力的训练。

尝试站立:妈妈一定要扶好宝宝的腋下位置,不要去拉扯宝宝的胳膊,避免给孩子造成骨骼上的损伤。

等宝宝调整好位置,找到最舒服的状态,妈妈再尝试着将手在孩子的腋下慢慢抽离。

练习站立:做好之前的铺垫工作后,就是每天让宝宝练习蹲站,以此来增加宝宝腿部肌肉的支撑力量,为宝宝可以更好地独立站立打基础。

独立站立:经过之前的几项训练宝宝已经具备了可以独自完成站立的能力,这时我们不需要再过分的小心。

而是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选择相信宝宝,鼓励宝宝自己完成站立的动作。

妈妈们在宝宝学习站立时要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妈妈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鼓励,还要在宝宝站不稳时及时扶住。

避免孩子因为害怕而产生恐惧心里,从而抵触站立练习。

妈妈们还要注意的是,每次训练宝宝站立的时间不可超过五分钟。

长时间的站立或因下肢无力支撑身体的重量,而造成下肢变形。

还要在宝宝练习活动的范围内做好防撞保护,准备好柔软的垫子,避免意外磕伤。

刚刚学会站立的小宝宝可能会存在腿部站立不直的情况,家长这时不要操之过急,人为的去给孩子改正。

几个月的宝宝小腿胫骨向外侧弯曲是正常现象,妈妈们可以不必担心,顺其自然就好。

在对待孩子的原则性问题上不予让步

一位年轻的职场妈妈在休完六个月的产假后便回到了职场,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交给了婆婆照顾。

毕竟婆媳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所接触的社会经验不同,导致两人在育儿方面也有所差异。

老人还是之前的老想法:“我的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一点毛病也没有,现在的孩子哪那么娇贵”。

在妈妈回到职场后,对孩子的上心程度不比以前,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况且还是刚刚经过生产的宝妈,精力就更无法支撑起家庭和工作两方面了,顾此失彼也是常态。

刚刚六个月的宝宝在婆婆的照顾下开始被迫学习站立,说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孩子可以早学会跑。

得知事情的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婆婆强硬的态度更是让人无奈:

“我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这样带起来的,如今都长得人高马大的,也没啥毛病”。

老人的经验之谈让宝妈没办法实施科学育儿。

事实证明,婆婆这样强行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但不可以被当做理论成果看待。

这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不要让孩子为我们盲目自信的错误买单。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着自己站立!

我们的人为干预不会产生任何的意义,更不要让拔苗助长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gc/91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