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复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康复水平高不高,骨折术后见真招。” 骨折术后病人的康复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难题,这是为什么呢?骨折患者的康复之旅,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临床手术医生对其骨折的部位进行复位、固定,第二个过程是术后的康复。然而,第二个过程往往是被忽略的,患者的康复意识不够强烈,最终导致关节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例如,肘关节的骨折,由于术后康复做得不够好,会导致饭喂不进嘴、手不能梳头等等问题。功能至上,是康复科永恒的核心。今天,我们分享杨均医生所诊治的一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案例。 基本资料: 患者:王XX 性别:男 年龄:10岁 职业:学生 入院日期:.08.18—至今(入院时内固定已取出) 主诉:左侧肱骨髁上骨折术后2+月伴活动受限。 CT:.7.26(医院):左侧肱骨断端复位可,折线模糊,内固定未见明显折征,左肘关节石膏外固定状。 X片:.08.18(医院):左肱骨髁上骨折术后2月,断端对合好,折线模糊。 入院时图片: 评估:(重点罗列关节的活动度) 入院时:肘关节屈曲(主动):30-90°(被动):30-° 肘关节伸展(主动):30°(被动):30-20° 现在:肘关节屈曲(主动):0-°(被动):0-° 肘关节伸展(主动):5°(被动):0° 目前的问题:每日手法治疗后效果显著,但容易出现“反弹”现象,继续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我们为患者做了些什么。 在这两个多月的治疗过程中,杨均老师的手法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入院1-4周): 目标设定: 1、在无痛范围下,肘关节和前臂达到最大限度的主被动活动度。2、控制水肿。3、增加远端肌力和近端稳定肌力。4、改善肌肉-肌腱长度。5、恢复患者轻度功能活动。活动范围:1、在抗重力下进行主动、主动辅助和轻柔的被动ROM练习。2、强调最后活动范围(TERT)练习,重复多次。3、练习前进行热敷。晋级标准:X片证实或医生确认骨折处、关节和修复组织能抗阻力、应力。阶段二(入院5-10周): 目标设定: 1、全功能活动范围。2、正常参与所有功能活动、工作和休闲。活动范围:1、重点是最后活动范围参数和活动质量。2、继续以前锻炼,使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和耐力:1、所有肌群进行渐进性的抗阻力训练。2、无负重、部分负重、大部分负重、全负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强化训练。目前,这位儿童能够完全融入学校生活、日常生活,但存在着静止时肘关节处于5°的一个伸直位。治疗中的每个阶段设定的目标患者都基本达到,这里面离不开患者与医生共同的努力。有人说手法只是随便揉两下,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手法治疗的前提是建立在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给出方案,并在过程中适当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科学ban手,不畏难。满足广大患者高质量康复需求,是我们的宗旨。康复提倡主动参与,康复是自己的事,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康复意识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康复事无大小,康复科团队的每一位工作者仍需努力,继续加油向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jg/131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