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瑞士中立的第三方研究所研究发现,在康复每投1欧元,对社会的回报是5欧元。”霁达康复医疗总监、SIMC康复医学科医疗负责人舒乐博教授在12月11日召开的中德神经康复论坛上指出。 该会议由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品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德国Dr.Becker康复医学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协办。来自中德两国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齐聚一堂,传递先进的发展理念,交流前沿的康复技术,共享最新的康复成果。本次论坛还通过多个媒体平台直播,吸引了三万多名线上观众参与。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闫东方会长、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黄翼然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房敏院长、勃林格殷格翰中国非医药业务负责人JuergenBeck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 舒乐博教授,德国Dr.Becker康复医学中心治疗师长katjaKnocke女士,医院神经科专家王少石教授,医院神经科丁宏岩教授,医院副院长勒令经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刚教授,同济医院副院长邵印麟教授,SIMC神经内科朱莹医生,以及来自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李江茹医生、李艾莲护士长、桑贤明治疗师长作了精彩报告。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是怎样的? 舒乐博教授 一百多年前社会医疗保障法律的建立是德国医学康复的基石。追溯到年,德国完成全球第一例癫痫手术,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康复,这时神经康复便开始了。“中国医学康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中国能赶上我们过去一百年所做的贡献。”舒乐博教授表示。 舒乐博教授介绍,神经康复建立有两大原则:首先,建立保险(养老金)机制;第二,在长期护理之前进行康复,因为保险公司希望患者能有更多生活自理能力,这样就不需要长期护理。 自年,德国神经康复阶段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保险公司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阶段A、B、C和D。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选择一些简单、可靠的量表对患者测量并划分阶段,给予相应治疗。 在阶段A,是对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大脑组织及功能,来制定神经康复解决方案是最佳的。基于神经解剖学,对不同阶段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治疗。如果出现脑出血,脑干压力升高,患者会晕倒、无法呼吸、心脏骤停,处于急性期。此时,患者应送进ICU,神经外科医生处理出血情况,并使用呼吸机。若患者不能很好地呼吸,神经外科不可能在超过一周或者两周以上时间持续对患者进行处理。这时需要转移到阶段B,也就是ICU背景下一个早期康复。 在阶段B,患者直接从神经ICU转到康复ICU,其还处于无意识状态。若此时ICU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包括监护等,则需要转移到阶段C。 在阶段C,患者无法离床活动,需要高强度护理。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这是康复目标。若生活独立自理能力越来越高,就进入到阶段D或者E,即职业性的康复。 综上,神经康复有三个层次:最关键生存功能康复,包括心跳控制、呼吸等;有关日常生活的一些自理能力康复;以及职业能力康复。 德国痉挛物理治疗如何? KatjiaKnocke治疗师长 目前,治疗痉挛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理疗(手法治疗、电刺激、拉伸、机器人辅助训练等)、外科、护理等。来自德国Dr.becker康复医学中心的治疗师长,同时也担任霁达康复物理治疗顾问的KatjaKnocke女士对痉挛物理治疗进行了阐述。 手法治疗推荐级别是A级,可在静态或动态进行去张力手法治疗和诊复。年发表的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痉挛治疗过程中,肌张力不会进一步增加,而运动控制会进一步提高。针对痉挛,理疗作用是比较大的,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可进行拉伸,活动肌肉和关节,进行重复性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的选择性,另外姿势和位置也很重要。 机器人辅助治疗推荐级别是B级,像Armeo、Amadeo、Lokomat,都可辅助患者上下肢运动训练,能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通过高强度训练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电刺激的推荐级别是A级,是在康复中经常使用一种方法,是对拮抗肌进行电刺激。如对二头肌进行牵伸,通过电刺激,可激活三头肌。在完成电刺激过程中,患者可进一步激活他们的肌肉。电刺激还可以结合运动,比如让患者移动水杯,并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电刺激。 Casting的推荐级别为0,但在德国很常用。如果患者有非常严重的痉挛,像脚踝有一些变形,就需要做Casting,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走路;上肢如果有变形,也可通过绑带拉伸帮助患者来进行恢复。绑带也可在晚间使用。总之,通过Casting和拉伸,给脚踝或者手一个支撑力,让他们回到原来正确的姿势,减轻畸形或变形。因为每个患者都不一样,这个领域比较难做研究。有一些研究发现,对关节某一个定位做得比较好,可缓解痉挛的发生。 另外,对于肌肉肌力增强训练,现在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从经验角度来说,对患者改善也非常有帮助,在治疗当中也应结合这样的疗法。 国内神经康复病例分享 个体化康复训练病例 李江茹医生 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医生李江茹分享了一个病例的康复训练过程。患者为58岁男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计算力、注意力、逻辑思维、定向力能力部分受损。 询问患者的康复目标,结合临床经验,制定了适合他的康复目标:增强右侧肢体肌力,短距离行走;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右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面部、舌部、唇部运动能力;提升命名能力,提升句子层面的阅读理解;改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对话交流能力。 具体怎么做康复治疗?首先是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穿衣服、洗澡等)康复训练,从每个细节开始,比如吃饭训练,坐在餐椅上,在躯干和肢体力量不充分时,怎样保证坐姿平衡,如何使用左手进食,我们会时刻注意他的肢体摆放,让右手抬高到肘关节90°,减轻肩关节脱位,同时减轻手部水肿。重要的是,激发患者在各个层面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另外,在上肢、手部、下肢、言语康复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专业训练。 最后,李医生展示了训练效果:日常生活基本自己完成;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背屈运动等明显改善。同时,对于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手指伸展需加强等,出院以后会加强家庭训练,跟患者保持联系继续给予训练的意见。 专案管理临床实践 李艾莲护士长 专案管家功能是什么?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李艾莲介绍,专案管家主要协调医生、治疗师、护士、护工等为患者提供照护;是团队的催化剂,促进提供照护和治疗者之间的沟通;汇总治疗和照护意见,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反馈;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担任患者和家属的眼睛和耳朵;患者的小管家,衣食住行请找“它”;优秀的倾听者。 专案管理目标是什么?确保临床团队提供高效治疗和护理;结合患者需求,配合康复师制定康复计划单;保障和维护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举例:王先生,脑梗后3年,右侧肢体肌力下降,步行缓慢,右手精细动作较差,发病后间断康复治疗,现为失业状态。患者目标是希望手部功能尽可能恢复,可进行日常活动。背景是脑梗后患者右侧肢体部分功能缺失,自信心减低,失去外出社交及工作的动力,长期依赖家人照顾。 经评估之后发现,患者右手可进行简单劳作,言语和沟通能力正常,可满足日常社交和完成部分工作的需求。为了让患者获得价有所值的康复,在给予患者日常康复照护之外,专案管家还帮助联系患者居住处的街道办事处,希望为患者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他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大会现场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走失 赶快医师报吧~ 往期回顾 ?医师报|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邀约函 ?来参加|“中国医界好书”评选活动启动啦! ?主要疾病死亡率第一名竟是它!这是一种会呼吸的痛!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