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童节,我们说一说儿童(0-14岁)第一大健康“杀手”——意外伤害。在我国,每年有近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

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都发生在家里(43%)或者学校(23%),作为能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卫生资源,医院、诊所等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是必要的。

急救措施通常只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的操作程序,但有时候,对遭遇意外伤害的孩子来说,却是生与死的差别。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溺水、烧烫伤、异物损伤、中毒、摔伤等,下面说说具体急救措施。

      

一、溺水

溺水是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儿童溺水2分钟后便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大多数农村儿童溺水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井、水渠、池塘等。

      

急救措施

急救原则为就地抢救,立即恢复呼吸道通畅及复苏心脏搏动。

①迅速消除口鼻污物,恢复呼吸道通畅。

②如患儿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配合应用洛贝林、尼可剎米、可拉明、肾上腺素、异内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③就医院作进一步抢救和治疗,转院的途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并注意保暖。

      

二、呼吸道、耳道异物

1.气管、支气管异物

典型表现为:青紫、窒息、呛咳、喘鸣、气管拍击声、气管撞击感等。

      急救措施

①如患儿呼吸困难程度较轻,医院较近,医院急诊处理。

②医院较远,孩子呼吸困难又较重,则需要就地进行抢救。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小儿面朝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示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

③如果患儿出现呕吐现象或恢复呼吸时,应尽快将患儿平放,迅速从口腔内清除阻塞物,以防再度阻塞。

2.鼻腔异物

多因小儿玩耍时将异物塞入鼻腔,或睡觉时小昆虫侵入等原因所致。

      急救措施

①对年龄较大的儿童且异物较小者,可用手按紧没有异物的鼻孔,嘱小儿作擤鼻动作,将异物擤出。或用棉花或纸捻刺激鼻腔,使其打喷嚏将异物喷出。

②经上医院用鼻镜看清异物大小、位置和深浅度,然后用镊子或鼻异物钳将异物取出。

③若患儿年龄过小,或异物质地柔软,甚至已变质腐化不适宜钳取时,可用吸引器将异物吸出。

3.外耳道异物

因玩耍将异物塞入耳内,或睡觉时小昆虫爬入等原因所致。

      急救措施

①较小的异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出,较大的儿童可嘱其头歪向异物侧单脚跳,让异物自行脱落。

②一般异物可用耵聍钩钩取。钩取时应固定小儿头部,以免乱动损伤鼓膜。

③对动物性异物,可先滴入75%酒精、乙醚、消毒的麻油或1%酚甘油将虫杀死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冲出或钩出;或用手电、灯光诱其自爬出耳外。

      

三、中毒

儿童中毒多发生在1~4岁,学龄前儿童非常好奇、好动,喜欢用口和手去探索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很容易误食家中药物、杀虫剂、清洁剂而中毒。我国有近9成的儿童中毒发生在家中。   

      急救措施

①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对接触中毒者应立即清洗局部;对吸入中毒者应要求立即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及吸氧;对口服中毒者,采用催吐、洗胃、灌肠。

②防止毒物吸收,保护皮肤、黏膜。可内服牛奶、蛋清等包裹毒物,减少毒物与胃黏膜接触,或应用拮抗剂直接与毒物发生作用,延缓毒物吸收。

③对症治疗:对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应立即对症治疗,支持病儿渡过危险,在紧急处医院作进一步抢救,在明确诊断后尽快给以特效解毒剂。

      

四、烧烫伤

我国儿童烧烫伤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烧烫伤的热源主要是高温液体灼伤,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

      急救措施

①首先清除造成烧烫伤的原因:对热液烫伤应立即脱去被热液渗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的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让其留在皮肤上,待后处理。

同时,应立即采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可起到局部快速降温减轻烫伤程度、减轻疼痛、清洁等作用。

②保护创面:用清洁被单包裹,以免创面再污染。

切忌在创面上涂抹酱油、黄酱、牙膏、面粉、红药水、紫药水、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害无益,轻者污染创面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重者引起创面化学烧伤,使创面深度加深。

除轻度灼伤者外,医院处理。

③局部处理:应视创伤的大小、程度及部位进行处理。

创面较小不超过5%的Ⅰ度灼伤,一般可用清水或等渗盐水冲洗创面,不需包扎;

对身体易摩擦部位的创伤可采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包扎;

对灼伤后局部出现的水疱应加以保护,不应挑破,以免感染;

对较大的水疱,可在消毒条件下在水疱的底部挑破,挤出渗出液,但保留水疱表皮,令其自行愈合。

      

五、骨折

1.闭合性骨折

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或者指骨折断面与外界空气无直接或间接性贯通,骨折端未受细菌感染。

      急救措施

可用木棍等做临时固定,以此减轻骨折活动引起的疼痛和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神经、血管,防止休克并便于运送。

2.开放性骨折

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损,骨折部位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骨折端污染,感染可能性大。

      急救措施

立即用消毒巾或棉垫将创口加压包扎,既可止血,又可防止伤口再污染,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切忌1人或2人将下肢损伤患儿呈屈曲状抱起或抬起。

3.关节脱位

多见于肩关节、肘关节脱位和桡骨头半脱位。

      急救措施

争取及早复位,无条件者立即用三医院。肩关节、肘关节复位后应在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或用石膏固定。

      

六、鼻出血

幼儿鼻出血常因鼻外伤引起,但全身性疾病,如血友病、出血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等也会引起鼻出血,可致贫血。

      

急救措施

立即将幼儿抱起呈半卧位,取消毒棉球擦去流出的血液,再用1%麻黄素或0.05%肾上腺素的消毒棉球,填入出血的鼻腔,同时压迫出血侧的鼻翼5~10分钟,在头颈部、鼻根部冷敷,数分钟后血止取出棉球。如止血无医院。

      

七、毒虫蛰(咬)伤

毒虫蛰(咬)伤以面部、四肢暴露部位为主,被蛰(咬)后由于虫的毒素侵入,引起变态反应,局部组织红肿明显,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并发广泛的荨麻疹或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惊厥、休克;被蛰(咬)处接近颈、喉部时可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急救措施

对休克、喉头水肿等重症患者,必须对症抢救。

局部处理:就地用肥皂水清洗。

昆虫:用氨水、清凉油冷敷;

蜈蚣:用雄黄、明矾外敷,普鲁卡因局封;

蜜蜂、蝎子:先拔除毒刺,用氨水、苏打水洗涤伤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hl/103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