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傍晚,微风徐徐,牵着孩子的手逛逛公园、溜溜街都最幸福不过的了,可以是也有一些熊孩子,当我们要强制拉小孩离开的时,你可能不知道尚未发育完全的桡骨头却在呼喊!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在喊疼,那有可能是桡骨头脱位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脱臼。

  怎么预防脱臼?那么我们就要先了解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组关节包于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其中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肱桡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与下尺桡关节一同完成前臂旋转活动。

  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的前后缘,此韧带同切迹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的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肱桡关节与桡骨头周围的环状韧带虽然不是肘关节的主力,却是经常受损的的对象,也是桡骨头半脱位的解剖基础。

  桡骨头半脱位的病理基础:

  通过肘部的解剖可以看出,桡骨头及颈位于肘关节内,没有韧带、肌腱附着,因此稳定性差,桡骨小头与桡骨颈的直径几乎相等,有时桡骨小头甚至小于桡骨颈,环状韧带容易滑脱,并嵌于肱桡关节间隙。

  五岁以下的儿童,韧带和肌肉装置发育较弱,肱骨外髁发育较迟,肌力不强,松弛的关节囊很容易嵌顿于肱桡关节内而导致“绞锁”。当肘关节伸直位突然受到牵拉时,肘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一并吸入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向上滑越桡骨小头,嵌于桡骨小头和肱骨小头之间,阻碍桡骨小头回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而向桡侧移位,形成桡骨头半脱位。

  如何鉴别是否脱位呢?

  首先儿童的手、腕有被向上牵拉的受伤史:患儿处于直立、坐位或下蹲时被突然牵拉前臂;下台阶、穿衣服亦或是嬉戏等牵拉前臂,动作不当即可出现桡骨头半脱位。但是一般此阶段的的患儿年龄小无法正常描述疼痛症状,大多只是哭闹,此时应该仔细检查,因为不碰触患肢患儿可能无不适表现,引起误诊漏诊。

  如何“接骨”: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手法复位,不用麻醉即可进行手法复位。先将前臂屈曲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再屈曲肘关节至90度,做轻柔的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患儿可以活动患肢勾取物品。(此手法专业要求高,必要时求助医生)

  复位简单并不代表影响小!

  复位一次后,便要格外小心,不可在同样暴力牵拉,以免形成习惯性脱位。在此阶段桡骨头及韧带发育不完全,如果经常牵拉,影响其发育可能关节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平时加以注意,保护患肢。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中秋节送礼咋样长面子不要恼火汉中这家
惊奇发现人体生病竟都是它造成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hl/18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