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存世手法流源略查(三)

接前篇

2.3.2.4少林派内功推拿

中医正骨少林派内功推拿传人王文全,今年74岁,退休于北京某副食品公司,一生练武,日习不断,至今身轻体健,声若钟吕。推拿技术三代单传到他。

师爷姓冯,于早年在少林寺学习推拿、武术十年。后来在水产局工作,终生未娶,技术只传授给于梁钰。

五十年代,医院按摩科,年寿终于90高龄。

梁钰只传授于王文全一人。年王文全44岁时,夫人肾小球肾炎久治不愈,求治于梁钰。在相处过程中,梁钰看王文全是可塑之材,对他说:“就你能学会,东西丢不了,就传给你了。”梁钰把王文全夫人肾小球肾炎治好后,王文全也就正式拜师学艺了。

这一门的基本功是打铁砂袋,砂袋如小枕头大小,内装细铁砂,再加乳香、没药。掌心向下拍向砂袋,再反过来掌背拍向砂袋。如此反复进行,姿势是骑马蹲裆的站桩,双脚为根,以腰发力,发力的窍门不是直拍下去,而是接触到砂袋的一瞬间停住,换句话是一个颤力或是一个很小的“抖”。练功直对铁砂,必有伤害,每日须用中药煎汤洗手,才不至红肿。发力特点同按摩的拍法一样。拍法要求力透全身。比如,让患者正坐椅子上,用空心掌轻拍患者后腰,力传到前腹,可以传到腹前按着的手上,让手振动起来,而患者上身并未动。都是强调力的传递。只是少林派推拿要求更高,要练到轻轻一拍人,人的身上能留下血印,才算达到要求。窍门就在颤或抖的一下,从外表是看不出颤或抖的,不知用高速摄影机摄下后,慢放能否看出来。

这一派的第一个难点在于顺筋,使筋归本位,俗称叫筋出槽了,让筋回槽。这个难点让我用语言说是不论如何也说不清了。槽里还是在槽外,只能用手去体会。关于筋有没有槽的问题,特意问过西医专家,中医的筋包括西医的肌肉组织,肌腱组织。西医不否认有一个正常的位置,“出槽”能不能成立,西医也不能肯定。问王文全前辈也说不清,实际操作中就在于常摸、多摸,用手去体会手下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能比较出正常的与不正常的生理与病理所在。

与王文全老前辈相处一段时间,知道他会按摩,开始没太注意,一次表妹来门诊办事,顺便说了一句肩痛几个月了,我摸了摸,说是颈椎的事,用热酒擦一擦就好了。王文全老人说:“不对,是筋槽了,”顺手推捏了几下,动作轻松而快,再问果然好了。从此引起我的注意,深聊起来王文全老前辈的手法确有代表性,问传承才知是正门学派的传人。

这门手法与大小手法相对,认为筋病为骨病之因。筋顺了骨科病也就好了。例如,大手法一门认为颈椎病是骨骼关系位置不正,正骨后肌肉筋腱必然松开。而少林推拿派认为,筋顺好了,骨头病必然好,两派观点很相对。少林推拿派对颈椎病、落枕治疗多数也能一次治愈,比大手法治疗次数少。而大手法又认为是因为落枕后肌肉难以放松,有时一次治不到位。谁是谁非,从理论难以判断,临床上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各有所长。

这门手法对治疗杂病有独道之处。例如一个18岁的男青年于某,在8岁时蹲了一下尾骨,X光片显示,尾骨向前错位,之后到18岁,始终走路姿势不正,像脑瘫患者。其间住医院,前后三次,毫无效果。医院住院半年,也是没有什么效果。我问他:“把手指插入肛门,用手指搬法可以正骨复位。”王文全老前辈说:“理论那么说,实际是搬不动的,问题也不在那里。是在筋上,把尾骨两侧筋顺好,病就好了。”于某18岁时,求治于王文全,用了一个月,治愈。体态完全正常。X光显示尾骨复位,至今未复发。这其中机理我也说不清。

以至于妇女产后骨盆多年不合,走路拉跨,有的歨路外八字,一眼能看出骨盆关节没合好。到老年,关节韧带已松的病人,用少林派推拿顺筋手法,也能使骨盆复原合位。

现代女人生育后,虽然大多骨盆复位比早年间复位好,不会出现耻骨联合1、2公分的活动间隙,关节韧带松驰,复位极难的情况。但是,现在复位不全的妇女还是有许多的。骨盆复位好的女人,不管年龄大小,从走路姿势看,骨盆抱的很紧,如同未生育的姑娘,是看不出生育过孩子的。老年间,中国的贵族阶层和大户人家,有产后合骨缝的讲究。大夫多为技术精湛的传人。多数强调早期治疗,一般产后三天治疗,出了月子就会落下月子病,再治就难了。一般认为月子病月子治,这次月子没治好要等下次月子治。我初识这门手艺时,才知道月子病被老百姓传歪了,月子病是产后全身骨缝没合好,不仅骨盆骨骼,全身骨骼都存在位置不正的问题。生产是女人生死关,元气大伤。元气肾所主,肾为水,藏精气,主骨。全身骨骼关节不正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门手艺不知要多少天性爱美的女人,生育后身条仍如处女,中国的女人都身态优雅了,也说明社会富足、人文昌盛了。只是可惜,在骨科界知道这门手艺的医生都不多了,就不用说精湛手艺的推广了。少林推拿是对多年后的月子病骨缝不合能复位,并稳定住,也不能不称奇了。

这一派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种,其实更多的是内科疾病。尤其是西医说不清的难治之症。如结肠炎,以及说不出病名的疾病。其手法是抓、捏、拍、打。其要点是软组织的关系调理好,也就是下手去摸,找出不正常的反映点和反映体,病就好了。曾经用胫骨内侧反应沟治疗手法与王老做过对比。身体无病的人,下肢小腿骨内侧从膝关节内侧到脚内踝,用指头推下去有一道沟,沟内平顺无结节。病越多,结节越多。结节从上到下,基本反映人的疾病位置。初学针灸时,对这道沟的结节想过许多办法,一两年的结节用针灸直刺,尚可消解,时间长的就没有手段了。我对王老说:“这结节断难消解,以我的见识,大多正门的手法、药物也化不掉。”王老说:“你看我的”。正好王老也有一些很硬的阳性结节。我们就以此为准,看谁说的对。过了两月左右,一摸,果然“一马平川”,都没了。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内科病强调经络、穴位。但是最高境界要忘掉经络、穴位。尤其是与医界同仁交流少的推拿、按摩师。长期临床以手中感觉为线索治病,经络名称、穴位名称用不上了,长期不用,最后都记不上名了。就像古人相马的典故,只看马的本质,连马的颜色都忘看了。手下的反映点、线成为关键因素。见过几个老按摩师都是这种情况。如果按现在西医考中医的方法,考这些高功夫的人,大约大部分又是不及格。

这些手法的效果,是拍铁砂袋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抖和颤的发力技巧起着关键作用。中医正骨按摩的基本功与中华武术有共通之处。比如拳击的拳头看上去是打出去,从出拳的角度说,拉回来的意识更强,在拳头接触对方的瞬间,要有一个颤的力量,就象快速上下摆动绳子的一端,绳子会波浪前进一样,颤的力量会向机体内部传递。武术击打,据称可以达到表皮没有痕迹,而形成内伤的地步。推拿手法也是讲究力的传递的。

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病的机理,虽然用中医经络、经筋的理论可以解释,但是总觉得解释的有些不全面,对其中奥妙,也就无从说起了。

王文全老人家,身体还好。73岁开始齿落更生,长出第三套牙齿。但必定已74岁高龄。向下还没有传人。这一门失传的可能性就不必说了。

我个人视野必然有限,能接触到的少林推拿正门传人就此两家。不知社会上还有没有正宗少林骨折手法门派。

2.3.2.5武当派

道家以武当派为代表,由于道家“不敢为天下先”风范,虽有传承,也隐秘不露。路过武当山三次,也没有机缘上山一述。只在北京认识了一个正宗传人,姓周名宽,就是前边说过的断臂试药的周宽大夫。

周宽今年五十多岁,虽说与我称兄道弟,聊中医的话题写成书,十本书也写不完,就是说起正题来甚为保守。武当派传承到他的传承关系只字不提。追问过数次,坚称不知道。从其手法看与传闻的武学派手法相合。早期追问传承关系,坚称是自已攒出来的。这个理由是万万不能成立的,中华医术“手到心会”的部分是几千年的总结,靠一个人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没有明人指点,就不会明白究竟。高人的指点未必多,关键之处一点就通,但不能没有。随着交往的加深,一次我说他:“说没有师承,那是你数典忘祖!”一句话终于把甚爱传统文化和中医的他激怒了,承认了是几位武学派老道人所传,手法、方药具是画龙点睛之处。再追问传承辈份、大名,还是坚称不知道。后来追问的紧了,就说:“你上武当山,问一问年纪大的老道,会告诉你师傅姓字名谁。”问他“是否有人问过”,周宽说:“是有人问过,都说了,但忘了叫什么名字。”师傅的名字能忘?不可能。想来是师傅有所交待,不便说出来,也就不好再追问。几位老道人的传授是20年前开始的,前后十来年。手法以骨折复位、脱臼复位为主,没有小关节手法,也没有按摩手法。

武当派手法动作幅度小,力量轻,大部分复位手法给人感觉就象扶了一下。不明窍门的外行看了,觉得有道家的神秘感。

未看其复位手法时,同他聊天常提到手法,从描述上我觉的说不通,手法太轻,怎么可能把关节或骨折断端复位?后来约定有代表性的病例通知我一下,让我看一看,周宽也欣然同意,声称“天底下就对你一人如此厚待了,同外人不用说让他看,说都不会说一个字,”还说:“还没有人跟我盘过道,问我也不同他说。”话里话外有傲视天下,孤芳自赏的意思。

前后奔波一年,看了一些病例。其手法我想公之天下,同他谈了几次,周宽一再强调:“只可意会的东西,用嘴说就走了样,别人学不好,不说不得要领,说这门手艺不行,就坏了这门名声,让我无颜面对老前辈们,”不让我写。几派手法,以道家最神秘,不让我说出来,不足以说明中医手法的独道之处,无法说出中医“简便效廉”之所在,于中医走出困境不利。何况现在国家对医改下了很大决心,如此机会实在难得。把上边的道理申明之后,周宽终于同意我落于笔墨了。

武当手法之所以用力轻,动作幅度很小,关键是在病人放松的状态下,利用病变周围软组织自身就有的牵拉力复位。也就是说在人体受伤时,正常组织与骨骼之间都有正常位置,在放松状态下,多数软组织牵拉力为零。受伤后骨关系改变,软组织被拉长或扭曲,形成牵拉力或牵拉力变大。复位时是利用这种变大的自身就有的牵拉力。例如,骨折断端左右偏离,那么必有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拉力,这个拉力在受伤后的骨折断端卡住了,这时顺着一定角度轻轻一牵,打开卡住的部分,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的拉力,会让骨折自动复位。如果有其它没有拉力的碎骨未复位,也不会占主要因素。当然动作幅度、力度都很小,不能让病人疼痛。病人一紧张就无法下手,同时这种自动复位的力也没有了。从旁边观看,手法中包含的动作很轻,不仔细观察看不出分解动作。

以小儿牵拉肘为例。小儿牵拉肘学名叫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临床多见于四岁以下小儿。由于幼儿桡骨发育不全,头颈一边粗,韧带松,在牵拉作用下容易脱出。一般发生于小儿无思想准备、上臂放松状态下,大人一牵手时容易错位。

社会医院中的手法,动作幅度最大,以中医五版教材为代表。以右侧小儿牵拉肘为例。家长抱患儿正坐,术者与患儿相对(这点几个门派相同),术者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处,右手握其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一般半脱位在旋后过程中常可复位。若不能复位,则右手稍加牵引至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左手拇指加压于桡骨头处,然后屈曲肘关节,常可听到或感到轻微的入臼声。可或屈肘90°向旋后方向来回旋转前臂,也可复位。此手法的优点是易学、易推广。

武家派治疗小儿牵拉时,全部动作都是在小儿上臂伸直的情况下做的。用一只手的二、三个手指捏住握小儿手腕上部,在小儿放松的时候或瞬间,轻轻向下牵引,当然牵引之力很小,几十克以内,外人不易觉察,力大了小儿会紧张,也无法复法。牵拉是为韧带保持顺直。此时,医者手腕内旋,轻轻带动小儿前臂旋后,同时轻柔松开牵引力,一般的小儿牵拉肘此时可以复位。医者施加手法与患儿皮肤接触是二三个指头进行,若以手掌握小儿腕部,就很难体会小儿的紧张与放松,也很难体会组织关系的作用力。所以,外行没看出所以然,以为是用二三个指头摸了一下。

复杂的小儿牵拉肘,按中医五版教材手法,就需要曲肘了,武当派不曲肘。在上述手法的基础上,医者另一支手顺着肘关节皮肤肌肉的起伏,向上推或都说是摸,就会复位。中医正骨按摩手法摸时,有一个手下流畅的感觉,认为正常的位置都是平顺的,不会有突然的凹陷或突起,不平顺就是不正的,所以中医正骨按摩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一个字——“正”。曾经给一个大本毕业,临床按摩六年而不得要领的中医大夫,用了半天时间讲这个“正”字,使其顿然开悟,谢意有加。核心就是手下感觉平顺而矣。这里说出来,不是一点就透的人应用的话,我必成“传非其人,慢泄天宝”,反而使中医落个骂名。尤其西医骨科,骨骼不断、不增生,都属于没病,与中医的讲究不可同日共语。中医治疗的骨科病,用中医手法一治就好,可西医说骨头没事,若西医与我论起来,就更没地方说理去了,那就失去了我的本意。

小儿牵拉肘大手法治疗也很讲究“正”,只是手法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定位准是大手法的特点。这里也不述说了。

再以肩关节脱位为例。按中医五版教材所流传的手法,是以医者的膝盖或脚顶住腋窝,用手牵拉加旋转,把关节拉开后再回送。(具体描述较长见《中医伤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页至页)

武当派先以3、5斤的力量向下牵引。以达到松而不痛的目的。在患者放松的状态下,患者患肢上臂向胸部屈曲、肘部贴胸、屈肘,患者手部贴向对侧耳部,在推肘向患侧肩的方向,此时肱骨头部已回位,再外展上臂,即可复位。这些操作过程中必须体会肌腱之类的软组织的正常相对位置,也就是体会平顺的感觉,若有阻滞就不是正常的位置,不可加力,必须改变操作角度方向。要保持平顺,必须在病人肌肉放松下进行。病人在外伤后有一点不平顺,就会因痛疼而肌肉紧张,无法施加手法。这几点具备了,医者的手法就可以达到很轻的程度,医者每只手只手二个指头,两只手四个指头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骨折复位的描述比较复杂,机理同上,这里就不一一述及。概括的说,同武术一样,“听劲”是基础,“听劲”所用的力很轻,体会多了也就知道顺着很轻的“听劲”使劲了。

武当派手法有十六字口决:“低之举之,高者平之,欲和先离,抽拉牵引。”听着简单,其实奥妙全在其中,不用手、用心去体会,是搞不明白的。不是门里人,看到以后不要乱用,“不传之秘”必有道理。

武学派也象中国人的习惯一样,认先贤大哲为师,以老子为祖师,都视自己为老子的传人。其实号称自己是那一派,或者说自已无门无派都无所谓,能得那一派的神韵,就可以是那一派的传人。中医光看书、听大课,是难得到精髓的,这口传心受、手下感觉的部分,没有一对一的传授是不行的,这也是强调传承宗派、正门、之类的理由。西医其实也必须有上级医师的讲解和示范,住院医须24小时床头观察和上级医师指导,才能有好的水平。只是西医可以一对二、一对三,甚至一对六、七个都行,而中医必须一对一。中医教育西化以后,我们不排除在大课堂教育中,个别学生用心学习,追随老师达到一对一的水平,但终究是个别人。而且,中医教育在入门时就要一对一才能真正学进去。否则都是死知识,那是电脑硬盘不是学问。有师承的中医,总是在私下里对没有师承的中医有不肖的言词,正是由此而来。现实中我也见过没有师承,而医术很高的中医大夫,但只能是手法以外的中医科目,内科之类。而且学习起来是很艰辛的,至少要有深厚的儒老文化功底。

周宽这一门,下有二子都已成人,承其传授,没有保留。大儿子已中医大专毕业,尚无失传之忧。

武当派至周宽这一脉系,只有骨折、关节脱位的手法。其它手法按理说应当有所传承?只是我没见过,不敢妄言。

想我泱泱大国,武当功夫传承未绝,武当推拿也应当有所传承。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尚庄老风范,隐于民间、“清林静苑”之地,也应是当然之事。但愿是我孤陋寡闻,未曾知晓而矣。









































寰俊钀ラ攢
鏂板獟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hl/56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