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79876.html 内科疾病 气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咳嗽、咳痰,急性气管炎常伴见发热,慢性气管炎常遇寒即发、迁延不愈,病程较长。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丰隆、鱼际。 辅穴―阳交、条口、阳陵泉。 支气管哮喘 临床主要表现是气喘痰鸣、呼吸急促,属于过敏性疾病,常反复发作。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鱼际。 辅穴―丰隆、阳交。 肺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发热、咳嗽、胸痛,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风温”范畴。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曲泽。 辅穴―委中、阳交。 咯血 咯血原因很多,最常见的疾病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病,及慢性气管炎、心脏病,外伤亦可引起。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 辅穴―鱼际,及随症取穴。 心脏疾病 主要指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有心衰表现者,刺血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阳交、太阳。 辅穴―少海。 高血压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压高、头晕、头痛,属于中医“肝风”、“眩晕”、“头痛”等证范畴。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委中、曲池。 辅穴―委阳、腰阳关。 胃痛 主要指“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痉挛”等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 辅穴―阳交、足三里。 肝炎 主要指“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乏力、纳差及/或肝功能异常等。 治疗取穴: 主穴―阳交、足三里、曲泽。 辅穴―阳陵泉。 肝硬化腹水 临床主要表现是腹胀如鼓、青筋暴露、两胁隐痛、消瘦纳少,属于中医“臌胀”、“胁痛”、“癥瘕”等证范畴。部分病人刺血治疗有效。 治疗取穴: 主穴―阳交、足三里、曲泽。 辅穴―肾俞、腰俞。 胆囊炎 临床主要表现有右上腹胆囊区疼痛、消化不良或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范畴。 治疗取穴: 主穴―阳陵泉。 辅穴―阳交、曲泽。 慢性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有水肿、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高血压,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证有相似之处。 治疗取穴: 主穴―腰俞。 辅穴―曲泽、肾俞、委中。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多在天冷受凉时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治疗取穴: 上肢肩关节取尺泽。 肘关节取曲泽。 腕关节取中渚、阳池。 下肢髋关节取环跳、委阳。 膝关节取足三里、阴陵泉。 踝关节取足背部穴位。 头痛 主要指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刺血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 辅穴―偏头痛取患侧太阳。后头痛取委中。巅顶痛取印堂。头项痛取尺泽。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以行为、知觉、思维、情感和智能等精神活动失调,常见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幻听幻视、狂躁不安或木僵不语等等,属于中医“癫狂症”范畴。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曲泽、委中。 辅穴―阳交、丰隆。 癫痫 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喉间有痰声,可以自然苏醒,是一种阵发性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俗称“羊痛疯”。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曲泽。 辅穴―委中、阳交。 多发性神经根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四肢麻木、四肢和躯干肌无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神经炎。刺血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取穴: 主穴―腰阳关、曲泽。 辅穴―局部、委阳、委中。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主要指“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半边肢体瘫痪,属于中医“类中风”之后遗证“偏枯”、“半身不遂”等病证。刺血治疗,疗效可靠、满意。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曲泽、委中。 辅穴―委阳、腰俞、手足局部。 中暑 中暑是一种紧急病症,多因为较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引起,俗称“发痧”,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如不及时救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暑包括了中医的“暑闭”、“暑厥”、“暑风”等证。 治疗取穴: 主穴―十宣、曲泽、委中。 辅穴―随证取穴。 外科疾病 急性乳腺炎 临床主要症状是乳房局部红肿、疼痛、有硬块、触痛。全身可有怕冷、发热、腋下淋巴结肿大,中医称为“乳痈”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患侧)。 辅穴―局部。 急性阑尾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右下腹疼痛,麦氏点有固定的压痛,一般常伴发热,中医俗称“缩脚肠痈”。针刺放血适应症主要是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临床观察部分化脓性阑尾炎早期也有一定效果。 治疗取穴: 主穴―髀关、阳交、阑尾穴。 辅穴―风市、委阳、曲泽。 结石绞痛 主要指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引起的腰或/及腹部绞痛,刺血治疗止痛效果显著。 治疗取穴: 主穴―肾俞、腰阳关。 辅穴―阴陵泉、阳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有间歇性跛行、患肢疼痛、麻木、发凉,肌肉可以发生萎缩,皮肤苍白或青紫,动脉搏动微弱甚至消失,最后可发生溃烂、坏死。 治疗取穴: 主穴―委中、腰俞、局部。 辅穴―足背部穴位。 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表现早期以疼痛为主,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肩部弥散性疼痛,可向颈部和臀部放散,日轻夜重,活动后疼痛反能减轻,伴有局部广泛的压痛点,外旋、外展动作受限。俗称“五十肩”、“冰冻肩”。 治疗取穴: 主穴―尺泽、外关。 辅穴―局部、肩髃、曲池。 坐骨神经痛 临床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散性的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夜间及步行时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病的原因很多,比如风湿、腰推间盘脱出、肥大性脊椎炎、骶骼关节炎、椎管内肿瘤等。 治疗取穴: 主穴―腰俞、委中。 辅穴―委阳、阳交、环跳、丘墟。 急性腰扭伤 常发生在不正确姿势下扛抬或搬运重物时,突然发生腰局部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俗称“闪腰”。 治疗取穴: 主穴―腰阳关、局部。 辅穴―委中。 跌打损伤 主要指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后遗症状,临床表现有局部肿胀、疼痛及肢体功能活动障碍。 治疗取穴: 伤处局部。胸胁部外伤取阳交。 骨髓炎 主要指慢性骨髓炎患处肿痛、流脓、长期不能收口愈合者,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排脓、消炎、生肌收口,以至痊愈。 治疗取穴: 主穴―局部。 辅穴―上肢取曲泽。下肢取委中、阳陵泉。 丹毒 临床症状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患肢局部皮肤红赤、灼热、疼痛,附近淋巴结肿大,常反复发作,但少见化脓,多见于下肢。俗称“流火”。 治疗取穴: 主穴―局部,阴陵泉。 辅穴―阳交、委中、三阴交。 毛囊炎 主要指颈部多发性毛囊炎,反复发作不愈者。 治疗取穴: 主穴―大椎、委中、太阳。 辅穴―局部。 疖肿 临床症状为局部肿痛,呈圆形突起的小硬结节,有的可见黄白色脓头,三、五天后溃破出脓,脓溃后逐渐愈合,中医称“热毒疖”。 治疗取穴: 局部、委中。成脓时可直接刺疖肿上出脓。 对口疽 指发于颈部的皮下脓肿,又称“砍头疽”。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委中。 辅穴―局部。 搭背 指发于背部的皮下脓肿。俗称“背痈”。 治疗取穴: 主穴―委中(患侧)。 辅穴―局部。 小腿慢性溃疡 主要指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皮肤慢性溃烂、久不收口。 治疗取穴:局部。 橡皮腿 指丝虫病引起的下肢皮肤粗糙、肿胀。 治疗取穴: 阴陵泉、三阴交及足背部穴位。 痔疾 指内、外痔及脱肛等肛肠科疾病。 治疗取穴: 主穴―腰俞。 辅穴―长强。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患处肿胀、疼痛,宜早期刺血治疗。 治疗取穴: 局部。上肢取曲泽。下肢取委中。 妇科疾病 痛经 临床主要表现是行经前或行经期间下腹部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厥。 治疗取穴: 主穴―阴陵泉、腰俞。 辅穴―曲泽、三阴交。 不孕症 主要指因气滞血瘀引起月经不调的不孕症。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腰俞。 辅穴―阴陵泉。 儿科疾病 脑炎后遗症 指病毒性脑炎后遗的痴呆、耳聋、视物不清、失音或瘫痪等症。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曲泽、委中。 辅穴―腰阳关、局部。 小儿麻痹后遗症 指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小儿肢体麻痹,肌肉萎缩或畸形等后遗症。 治疗取穴: 主穴―委中、腰阳关。 辅穴―手、足局部穴位。 遗尿 治疗取穴: 主穴―腰俞。 辅穴―太阳、三阴交。 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主要症状有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貌似苦笑等。俗称“破脐风”、“七天风”。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 辅穴―委中、随症取穴。 五官科疾病 急性结膜炎 临床主要症状是患眼先有刺痒或异物感,或有畏光及灼热感,眼睑红肿睁不开,球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 治疗取穴: 太阳及随症取穴。 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主要症状有咽痛、扁桃体肿大,或有发热。 治疗取穴: 太阳、尺泽。 慢性鼻炎 临床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性鼻涕,不闻香臭,副鼻窦有压痛。 治疗取穴: 太阳、印堂。 耳鸣、耳聋 主要指神经性耳鸣、听力减退。 治疗取穴: 太阳、听宫。 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指因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治疗取穴: 太阳、阳白。 其它各种疾病 荨麻疹 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发作时皮肤出现皮疹、瘙痒,无脱屑,常可反复发作。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委中。 辅穴―曲池。 乳房肿块 主要指乳房小叶增生等乳房肿块。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 辅穴―随症取穴。 甲状腺肿瘤 主要指甲状腺腺瘤,系一种良性肿瘤,刺血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消失。甲状腺囊肿也有效。 治疗取穴: 主穴―太阳。 辅穴―尺泽、中府、云门。 食道癌 临床主要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食道吞钡摄片或食道拉网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刺血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治疗取穴: 主穴―曲泽、太阳。 辅穴―阳交、委中、足三里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