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余克威华山康复医学科

系列科普栏目

我们老百姓所说的“下巴掉了”,在医学上专业表述应为颞下颌关节脱位,指的是下颌骨的髁状突超越正常运动限度,滑出关节凹,不能自行恢复原位的情况。

脑卒中后患者的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等与颞颌关节运动相关的肌肉不同程度无力、痉挛或者协调障碍,以及颞颌关节的关节囊与韧带松弛,稳定性变差,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可能是颞颌关节脱位的潜在病理基础。

因此,当患者在打哈欠、大笑、咬嚼较大硬物或呕吐等这些诱因出现时,翼内、外肌和降下颌肌强烈收缩、牵拉,使口裂开大超过正常生理范围,髁状突滑到颞下颌窝的前下方,常常是不能自行恢复原位,出现闭口困难,此时即为颞下颌关节脱位,也就是发生了“下巴掉了”的状况。

“下巴掉了”的治疗建议:

1、物理疗法

患者平躺,颞下颌关节区域用热毛巾热敷,缓解肌肉痉挛;用双手掌或多指自上而下推、揉咀嚼肌,放松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调整肌肉协同运动模式及面部肌肉的本体感觉。多数下颌关节半脱位患者,可自行复位。如不能自行复位,可求助于医学专业人员进行手法复位。

2、手法复位

颌面部骨折为手法复位禁忌证。如果怀疑有颌面部骨折,在试图手法复位下颌前应进行骨折处影像检查。手法复位有经典的Hippocrates法,手腕支点复位法,以及应用咬合板,使下颌骨髁突抬升复位法。这些复位方法都应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

急性前脱位可行口外操作方法复位,具体步骤如下:让患者平卧位,术者站于患者脱位侧,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下颌体与下颌颈相交之颊嵴位置,食指置于患者对侧下颌角后稍上方,中指和无名指托住下颌骨体部。复位时,由拇指指腹首先向下向后用力施压,着力点作用于颊嵴,以食指为轴,同时中指与无名指托住下颌体上抬,当听见关节复位的弹跳声时,表明复位成功,患者可自行闭合口腔。然后可以用10-15度湿冷毛巾外敷颞下颌关节5-10分钟。

预防“掉下巴”,我们有方法

1、咀嚼肌的训练

①脑卒中后,患者面部肌肉张力可能增高,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10-15分钟,毛巾热度为45度左右,然后患者可以健侧手自下而上推揉对侧面部肌肉,从而放松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面肌,需坚持每日1-2次,每次30min左右,持续3个月以上。

②在上下牙齿闭合状态,鼓腮训练面部肌肉。

③采用小开口状态下的叩齿运动和咬合状态下的咀嚼肌反复收缩与舒张。

④对于有牙齿缺失的老年人,建议进行义齿修复,并采用咬合板诱导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2、注意饮食习惯

①不要经常吃过硬、韧性过大、体积过大的食物,同时注意进食时体位的调整,避免进食时张口过大导致脱位。

②进食时,左右侧牙齿交替咀嚼食物,不要习惯一侧牙齿或前牙咀嚼食物。

③不要长时间做咀嚼动作,如咀嚼口香糖等,从而避免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

3、其他方面

①如果经常出现“掉下巴”的情况,可以在患者下颌处于静息位时,采用弹性绷带或颏兜限制下颌运动。

②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同时改善老年人夜间睡眠,减少夜间活动量。

③避免大笑、张嘴打哈欠、用力咀嚼等动作。

~THEEND~

作者简介

余克威博士,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博连读,师从吴毅教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0项,已发表19篇论文,其中SCI论文15篇。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医院优秀住院医师、医院优秀人才奖励计划。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进行短期访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wh/132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