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一朝成为父母,总是容易变得有点“玻璃心”,总是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发育慢半拍。 小婴儿的腿型,看起来总是有点弯弯的,这件事让爸妈们担忧不已,孩子是不是缺钙了,要不要绑腿呢? 其实,很多孩子长大后依然腿型不好,恰恰是因为小时候爸妈画蛇添足,做了这三件不该做的事情,希望你没有做过。 孩子出现“O型腿”,多是后天这三种行为所致 朋友玉娴的宝宝一岁半了,别人家的娃都能灵活地走路,可是玉娴的宝宝却依然站都站不稳,迈不出步子。 不仅如此,玉娴还发现孩子腿型有问题,有点像“O型腿”,看起来很奇怪,这让玉娴特别上火。 孩子学步晚倒不是什么大事,最怕的是孩子腿型真的有什么问题。玉娴不敢耽搁,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拍片子。 然而医生说的话,却让玉娴百思不得其解。“髋关节脱位,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医生说得很清楚,玉娴却开始懵了。小小的孩子,怎么会关节脱位呢? 在娃还小的时候,玉娴看孩子腿型弯曲,担心长大后“O型腿”,包襁褓总是打成一个紧紧的“蜡烛包”,为了给娃固定腿型。 没想到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却成为了耽误孩子发育的罪魁祸首。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习俗,打蜡烛包、绑腿,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反而害了孩子。 孩子“O型腿”正常吗 宝宝们在妈妈腹中的时候,因为受到空间的限制,腿是无法伸直的,因此始终处于蜷曲的形态。出生后,宝宝的腿型不能立马变直,也是有一定弯度的。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0~2岁的婴儿出现“O型腿”是正常现象,在2岁左右可以自行恢复;到了2~8岁又会形成“X型腿”,最终在8岁左右完全恢复。 很多宝妈有这样的担心,认为穿着纸尿裤会影响宝宝腿型。 首先,纸尿裤是穿在大腿根部,跟孩子的膝关节距离较远,而腿型异常主要和膝关节有关,所以纸尿裤是没办法影响的;其次,纸尿裤松松垮垮,没有能力改变宝宝的骨骼形状,因此不需要担心。造成异常“O型腿”的主要原因 宝妈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下面这三种情况,可能会在后天影响孩子的腿型,导致“O型腿”的形成。 1.绑腿、蜡烛包 因为小婴儿的腿都是弯弯曲曲的,所以很多地方为了“纠正”腿型,有这样的习俗:给孩子绑腿,或者是把襁褓包成紧紧的“蜡烛包”。 在婴儿时期,小宝宝的髋关节并不稳定,这样强制性地绑腿,会导致股骨头脱离髋臼,真的出现骨骼问题,影响孩子的腿型和身体发育。 2.过早学走路 很多爸妈在孩子发育这件事上特别着急,孩子还没站稳,就开始扶着娃训练走路。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骨骼发育,甚至会影响腿型。 望子成龙是正常的,每个爸妈都希望孩子在发育上先人一步。但是违背生长规律的训练,无异于是揠苗助长。 3.缺乏维生素D 说起令人闻风丧胆的佝偻病,很多宝妈都觉得是孩子缺钙。其实但凡正常喂养的宝宝,在哺乳期都不会缺钙,反倒是缺少维生素D的情况比较多。 妈妈们需要常带娃晒太阳,多去户外走动。宝宝在月子里也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每天约需要U的维生素D。 如何判断娃腿型是否正常 看着孩子腿型弯曲,爸妈们很难不忧心忡忡。到底什么样的“O型腿”才算正常,什么样的才属于病理情况、需要就医治疗呢? 孩子的腿型不对称,两条腿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看起来非常奇怪,或者是两腿的弯曲方向、形状不同;已经超过了2岁,但仍然呈现明显的“O型腿”,或是已经满8岁,却还是有“X型腿”的问题;腿部弯曲非常严重,两腿膝关节相隔的距离达到6cm。宝妈们总是感到不放心,多带宝宝出去遛一遛,看一看邻里同月龄的娃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天然的“小青蛙”。 孩子“O型腿”本是正常现象,而一些不当的干涉方法,却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出现。 我们都是科学育儿的宝妈,这些坑娃的举动,要完美躲避。 这些不当行为,你遇到过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wh/137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