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黄先生遇到一件揪心的事,妻子在给宝宝喂奶时,4个月的宝宝突然嚎啕大哭,事后发现宝宝的手臂一动他就哭,最后经专业骨科医生诊断是出现了桡骨头半脱位。而类似这样,因家长稍不注意导致孩子胳膊脱臼的,医院每天有时可接诊十多例。■东南早报记者许奕梅 宝宝吃奶突然大哭手臂半脱位动不了 黄先生介绍,几天前,妻子在给宝宝喂奶时,孩子突然哭起来。“当时完全没想到孩子手臂出问题,就先把他哄安静睡了。” 但没多久宝宝又闹腾起来,黄先生想知道孩子哪里不舒服,就试着动下孩子各部位,后发现一动孩子手臂他就哭得更厉害。 之后黄先生联系一名在做全科医生的亲戚,他给孩子检查后,发现宝宝手掌能握住,没有明显脱臼。但奇怪的是,宝宝手臂只要一动就会大哭,虽然他说不出话,大家知道他的手臂肯定很痛,医院。 经医生诊断,宝宝是出现桡骨头半脱位。医生用了手法复位一推,宝宝马上就不哭了,再逗他也会笑了,说明不痛了。 及时就医手法复位防止炎症加重 事后,黄先生想到,宝宝可能是在吃奶时,手臂位置不对,不注意被妻子压到了。但没想到这样就半脱位了,但是经医生这么一复位又好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建嗣表示,人的肘关节是由尺骨和桡骨的上端和肱骨的下端构成的,桡骨头被周围的滑膜和环状韧带包裹固定,防止桡骨头脱离它应该在的位置。而幼儿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因而很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而出现桡骨头半脱位后,孩子马上会有疼痛感。孩子会因手肘部位疼痛而哭闹,受伤的一侧无法抬举或取物,桡骨头处有压痛等。王建嗣称,此时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就医,避免患侧炎症加重。治疗无需手术,只需骨科专业手法复位即可。一般复位5分钟后,孩子疼痛就会得到明显缓解,停止哭闹,患侧可恢复活动。 同时,复位手法看起来简单但很专业,家长不要自行为孩子复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或延误病情。复位后视情况,有的孩子需要3到7天固定,以消除炎症,让损伤部位恢复。 穿衣牵手玩“荡秋千”切记不要猛然拉拽 王建嗣介绍,婴幼儿的桡骨头半脱位其实并不少见,它多出现在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婴幼儿最为常见。宝宝的手或上肢突然受到牵拉时,手臂上的桡骨头就会被拉离它原本的位置,这时周围组织就会很容易“跑”进去挤占桡骨头的地方,妨碍它回到原位,这样就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宝宝突然挣扎,家长用力不当,突然间的手臂牵拉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宝宝立马就会哭起来。也有个别婴儿在学翻身时,手臂被压出现半脱位。 其他一些情况会出现半脱位,如抓住孩子的手以避免他摔倒。猛然抓住孩子的手或手腕,试图拉起宝宝。大人突然猛拉孩子的胳膊,要让他走得更快。大人拉着孩子的手或手腕来回摆动,像做“荡秋千”或“荡钟摆”。还有最近在抖音上较流行的亲子互动游戏“双人翻跟头亲亲”,大人拉着孩子的双手用力向上翻转度,孩子胳膊可能拉脱臼。 因此王建嗣提醒家长,在牵拉、搂抱孩子,或给孩子穿衣时等,切记不要过于用力或猛然拽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zmq.com/zzywh/14659.html |